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

走出焦虑抑郁的“阴霾”

  • 2024年09月10日 12:03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精神健康问题,人们经常谈起焦虑和抑郁,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下面先带大家认识一下焦虑和抑郁。

  焦虑的表现:紧张、担心、害怕、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多汗、疼痛、肠胃不适、食欲下降、心烦不眠,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甚至可能存在自伤、自杀行为。抑郁的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愉悦感缺失、精力下降,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不愿与人交流,觉得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以及睡眠差尤其是早醒、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闭经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焦虑和抑郁是我们正常的情绪反应,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如何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呢?

  1.合理膳食: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的要求,结合EAT-Lancet饮食模式,食用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模式,增加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坚果和植物油的摄,建议:每天摄入300g蔬菜、200g水果、230g全谷物和125g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如扁豆、坚果和大豆等),每周仅食用5份动物蛋白,同时注意补充肠道益生菌和益生元,减少红肉、含糖饮料和饱和脂肪的摄入。有研究表明:坚持EAT-Lancet饮食,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更低。

  2.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节心理健康。跳绳、跳操、游泳、散步、打乒乓球等运动能产生“内腓肽”,这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它能让人平静。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改善、调节脑功能的重要作用,把焦虑引起生理、心理疲劳和不愉快带走,运动能降低肌肉静息张力,可以阻断向大脑传递焦虑的循环过程,继而减轻焦虑。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改善情绪,提高幸福感,缓解抑郁。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快速提高人们的活力和情绪,但是几个小时后情绪和活力可能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因此,只有长期坚持运动,改善情绪的效果才可以保持得更久。

  运动时段在16:00-19:00为最佳,这是因为:16:00-19:00体内激素的活性处于良好状态,身体适应能力和神经的敏感性最好,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在17:00-18:00之间最平衡,身体吸收氧气量的最低点在18:00,身体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也在17:00-19:00之间最敏感。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运动时间在每天30分钟左右。

  3.情绪调节:可以使用冥想法,闭上眼睛放松身心,缓解自己的压力。根据情况,使用呼吸意识冥想法、定力冥想、愉悦冥想法等。如:萨提亚的冥想,接纳自己的情绪、活在当下,抚平焦虑,放松紧张的情绪,走出情绪的低谷,学着自我和解与自己的情绪共处。

  4.温馨家庭: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基础,家庭的关爱是防治抑郁症的重要因素。家人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接纳其当前的状态,鼓励抑郁焦虑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帮助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满足情感需求,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5.尝试倾诉: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时,要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尝试倾诉,“快乐给人分享,加倍快乐;痛苦与人言说,烦恼减半”,主动与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倾诉内心感受,感受到自己在亲人、朋友生命中的重要性,获得心理支持。

  6.寻求帮助: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正确认识和看待焦虑症和抑郁症,要承认问题,放下心理包袱。自我调整困难时,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越早治疗,康复概率越大。通过科学的治疗,多数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能回归正常的生活。

  焦虑和抑郁情绪就像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就能轻松应对,找回生活的平衡,重拾快乐的人生。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供稿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 赵智慧

审核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徐亚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