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社会与法 > 正文 >

下月起施行的相关《办法》有新规:商家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

  • 2022年02月10日 10:06
  • 来源:大河网
  • 责任编辑:邓小强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帅

  “店家不得主动提供餐具,是不是以后点外卖还需备注‘要餐具’?”

  近日,《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全文公布,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在该《办法》第十九条中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这让不少经常点外卖的上班族有些困惑并引起热议,有人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记者走访,一次性餐具已成为外卖打包“标配”

  2月9日上午,为了解餐饮店外卖的一次性餐具配送情况,记者暗访了郑州市多家餐饮店,发现大多数餐饮店的一次性餐具已经成为外卖打包的“标配”,甚至一些堂食顾客也会要求提供一次性餐具供使用。

  在郑州市西大街某餐饮店内,记者看到,每当该店内的外卖订单提示声响起后,店老板就会熟练地打包外卖,并将一次性餐具放入打包袋内。不时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中,有的也会问询店老板,有没有放入餐具。

  在郑州市商城路某餐饮店,也是同样的情况,负责打包外卖的店员将一份份外卖放入打包袋后,还会一一检查,看看袋子里有没有放入餐具。其间,还有堂食顾客前来索要一次性餐具。

  在这些餐饮店中,其外卖提供的一次性餐具,多是套装包装,里边有一双筷子,一个汤勺,以及一两张纸巾;少部分是带塑料袋的单独一次性筷子。

  一餐饮店老板告诉记者,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提供外卖餐具的话,他们能节省经营成本,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顾客差评不断。差评多了,平台还要处罚,“要换成我是顾客,点了外卖没有餐具,我也会打差评的。”

  外卖平台早已设置餐具选择,但不少人没有留意

  通过查询外卖平台APP记者发现,其实像美团、饿了么等都设置了外卖餐具选项,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留意。

  在美团外卖平台APP上,记者随便挑选了一家外卖店铺,添加了几个美食,选择去结算,提交订单页面的最下方,就出现了“餐具数量”选项,并有绿色字体提示“选‘无需餐具’,能量+10”的活动。

  记者通过美团外卖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美团外卖APP上“不需要一次性餐具”选项是美团的青山计划,于2017年8月30日上线,目的是减少筷子、餐巾纸、牙签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推动外卖行业环境保护。

  另外,在饿了么外卖平台APP上进行同样的操作后,确认订单页面最下方出现的是“餐具份数”选项,同样有绿色字体提示“选无需餐具,支付宝付款得16g能量”的活动,且该选项还被标注为“必选”。

  “不得主动”,是为鼓励市民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通过网络查询,记者发现在2020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六条中,也有相似规定,“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

  同时,该《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或者旅馆经营单位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用品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那么,如果违反河南省相关《办法》第十九条,是否会被处罚?其设定的目的又是何意?

  2月9日下午,记者致电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了解到,该《办法》是一个规范性文件。至于违反第十九条是否有处罚,要看《办法》中有没有对应法律责任,或者处罚规定。在《办法》全文的法律责任中,记者没有看到有对应违反《办法》第十九条的明确处罚。

  另外,该委一相关工作人员称,他个人听到的说法是,该设定的本意可能是鼓励市民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此外,一餐饮店老板还是提醒广大点餐顾客,点外卖结算时一定要选择“要餐具”,这样顾客既能有餐具使用,他们也能合规了。

  链接

  《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鼓励单位和个人使用可循环利用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交易等方式,促进闲置物品再使用。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餐饮服务场所设置节俭消费标识,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

  旅馆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本条第二款、第三款所指的一次性物品,应当有利于保护环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