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文明花开满中原——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回眸

  • 2025年07月02日 09:54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屡见不鲜,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渐成历史,斑马线前的主动礼让不断上演,扶危助困的凡人善举常在身边……中原大地,文明新风徐徐吹来,浸润心田、润泽城乡。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河南“成绩单”闪光亮眼:16个城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3个城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省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173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43家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37户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58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荣誉的背后,是河南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有力印证,更是亿万中原儿女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转化为积极践行“两高四着力”的生动实践,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强化思想引领 筑牢信仰根基

  “孝善文化不光要动口,关键还得动手,身体力行去践行……”6月27日晚,漯河市临颍县新城街道邢庄村文化广场传来阵阵掌声,“颍之有理·五彩大集开放麦”活动吸引上百名群众慕名而来。

  “百姓名嘴”、银发合唱团、志愿服务队用接地气的“老土话”“大白话”,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之中,引得现场观众纷纷叫好。

  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近年来,河南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以百姓视角、百姓语言、百姓情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零距离”“面对面”。

  高举旗帜,凝心铸魂——河南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阐释传播工程,分层分类抓实理论学习,引导全省上下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创新宣讲,入脑入心——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精心培育“百姓宣讲团”“新时代宣讲师”等特色宣讲队伍,匠心打造“小院课堂”“理响洛城”等特色宣讲品牌,每年开展的6万余场次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送到群众耳畔心田。

  以文化人,启智润心——开展75万余场次“强国复兴有我”“红色耀中原”“赶考路上有我”“童心向党”等实践活动,让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红色基因激发全民爱国热忱;“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主题实践活动连年举办,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火”在基层、“热”在群众,让人们在文化的滋养中,自觉践行文明规范。

  汲取榜样力量 弘扬文明风尚

  两名群众落水,三名热心小伙跳湖救人被困。危急时刻,河南籍现役军人张伟毫不犹豫跃入水中。连救4人后,母亲担心他体力不支,对他说:“你不能再救了,再救咱就没命了。”张伟丝毫没有犹豫,跪在母亲面前说了声:“妈,我是军人,求你让我再救一个!”转身又跳入了水中……

  这是前不久发生在商丘古城的真实一幕。亿万网友被张伟“跪母救人”的故事深深感动,让“河南人真中!”登上热搜、刷屏网络。

  一句“河南人真中!”褒扬的是张伟的大爱义举,折射出的是河南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的动人实践。

  从扎根深山20余年、用爱浇灌山村教育之花的张玉滚,到坚守放映工作50载、累计为上亿群众放映电影的郭建华;从凝聚3000余名银发志愿者、为基层治理发挥余热的张冬香,到“活一天、学习一天、贡献一天”的105岁眼科教授张效房……一个个光荣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鼓舞着新时代奋斗者前行的脚步。

  选树一批、带动一片、影响一方。通过不断健全“河南楷模”“河南好人”“最美人物”典型选树工作体系,广泛宣传模范典型先进事迹,持续开展先进模范典型关爱帮扶行动,“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关爱好人”在河南蔚然成风,“出彩河南人”典型品牌被不断擦亮。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1221人登上“中国好人榜”。

  我省还连续八年开展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大力宣传选树少年儿童身边的榜样,引导更多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未成年人中营造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深化文明创建 共建幸福家园

  “这个楼院已经有40多年了,过去杂物乱堆、飞线遮天,前几年还差点被评成危楼。你看现在,楼房加固了,停车方便了,管理有序了,搬回来住着越来越舒心了。”周口市川汇区七一路街道文明社区居民李凤仙的一番话,道出了居民们的心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文明社区的变化,恰是我省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以文明创建为“龙头工程”统揽“五大创建”融合配套、相互促进,带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整体推进的缩影。

  从构建“专题培训+现场推进+片区交流”的创建能力提升模式,到改进创新“五大创建”评选管理机制;从健全申报、测评、考核、复查等制度,到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实现全域创建、全面提升……河南牢记创建为民使命,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真正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郑州市推动具备条件的机关单位内部自用停车位向社会开放共享;洛阳市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安阳市用绣花功夫啃下硬骨头,让1548个老旧小区有了新模样……一项项立足民生的务实举措,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明创建,城市内外兼修,也让乡村焕发新颜。

  在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西街关村,这里每年定期为80岁以上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将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落到实处;在南阳市南召县南河店镇龙王庙村,这里设立“道德红黑榜”,推动家家户户在践行文明风尚中“比学赶超”;在全省各地,“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进万家”、村晚等特色文化活动相继开展,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目前,河南共有全国文明城市39个,414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同时,随着创建活动向广大单位、学校、家庭拓展延伸,我省的全国文明单位达412个,全国文明家庭达73户,全国文明校园达161所。

  倡树时代新风 涵养文明风尚

  没有纷繁复杂的流程,没有大操大办的宴请。6月28日,新乡市延津县僧固乡小布村的一场特殊的婚礼引得乡亲们连连称赞——新郎朱子璇骑着绑有红花的二八自行车,载着新娘周徐驶向幸福新生活。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等方案,指导各地把移风易俗融入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文明实践,是新时代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新风尚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河南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更打造出“文明实践乡村行”“学雷锋我行动”“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建立起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逐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田。

  此外,以推进《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落实为抓手,我省深入开展“文明河南你我同行”文明风尚塑造行动,努力形成文明和谐、积极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如今的河南,“小份菜”渐成新时尚,“车让人”成为共识,“一米线”已是常态……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项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回望来路,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的脚步每一步都坚实有力;站在新起点,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将以新的气象、新的作为迈上新台阶,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记者 金京艺)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