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二月二为何“龙抬头”?它的历史很悠久

  • 2024年03月11日 18:09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11日电 (记者 韩章云)“二月二,龙抬头。”3月11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人们祭龙祈福、理发“剃龙头”,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庆祝这一天。那么历史上的“二月二”是什么样的?古人怎样仪式感满满地过“二月二”?记者就此采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波。

图为河南许昌灵井镇村民制作舞龙道具。(资料图) 韩章云 摄
图为河南许昌灵井镇村民制作舞龙道具。(资料图) 韩章云 摄

  “二月二”由来已久

  杨波向记者表示,一般认为,“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节日礼俗,实际上与天时、物候、季节的周期性转换密不可分,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春季祭祀也密切相关。

  “作为中国民间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隋唐时期农历二月二日已成为一个固定日期,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龙抬头节、社日节等。”杨波表示,这一时期北方和南方的活动内容稍有侧重:北方以龙抬头节为主,南方以社日为主。

  例如,隋唐时期“二月二”的节俗活动形式,以春游踏青、挑菜采菜、迎富祈福等活动为主。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诗人韩琮在《二月二日游洛源》诗中写道:“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香在踏青回。”

  杨波表示,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岁纪篇》:“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总之,无论是唐人文学作品中关于‘二月二’节俗活动的描写,还是其他文献材料中关于‘龙抬头’的记载,其中祭祀龙神或土地神、祈求家人幸福安康是始终不变的主题,寄托着古代先民们最朴素、最自然、最接地气的美好愿望。”杨波说。

  “二月二”与龙有何关系?

  在中国人心目中,“二月二”是个吉利的日子,那么这一天为何与龙有关?杨波介绍说,此时已进入春季,“春雨贵如油”,古人认为龙主水,所谓“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春天雨水增多,对于农耕是好事,所以与宋代以前“二月二”主要以春游踏青、挑菜采菜、迎富祈福等传统形式不同,元明清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逐渐深入人心,全国各地出现了种种以崇龙、媚龙、祀龙等为代表的“龙主题”活动。

  在中国古代,“二月二”这一天,一些地方有引龙祈雨、摊煎饼贴符、以灶灰(或草木灰)围屋子、打扫卫生、炒玉米或者炒黄豆、忌做针线等习俗。“这些习俗的主要内容是配合惊蛰、‘雷始发声’的时序季节,在春耕节祭土地爷,意思是在引龙祈雨的同时,以灶灰、煎饼等驱除害虫,最终实现风调雨顺。”杨波表示。

  现在,普通人过“二月二”的“仪式”,就是一早去理发店排队理发“剃龙头”。“二月二”为何要理发?杨波认为,“剃龙头”的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所谓“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都剃头,讨个好彩头。”取谐音双关之意,意思是当天理发能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预示着新的一年有一个好的开始。

  “跟古代非常隆重或相对严肃的庆祝仪式稍有不同,今天这些仍在流行的庆祝‘二月二’的俗谚俗语和日常做法,听起来脍炙人口,说起来朗朗上口。”杨波表示,“二月二”呈现出的不仅仅是满满的仪式感,更是一代代中国人烙在骨子里的对中华农耕文明精髓的认识、体悟、传承与纪念。(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