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从枣树林到“百果园”,航空新城种出大产业

  • 2025年06月20日 16:07
  • 来源:大河网
  • 责任编辑:李新贺

  2010年,郑州航空港区,沙地起伏、枣林广布。

  那年夏天,富士康在航空港区引入苹果手机生产线。曾经的枣林,结出了“一颗苹果”。

  转眼15年,航空港区正聚焦四大先进制造业,推动十大片区联动发展。

  从枣树林,到“百果园”,航空港区重点打造“万千百”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

  枣林长出了“一颗苹果”

  15年前的富士康生产线,是在一片枣林中建设、投用的。

  新郑孟庄镇和中牟张庄镇,当时部分交由航空港代管。前者位于新郑市东北隅,后者位于中牟县西南隅,两镇因为接壤,地形和物产类似。

  康熙《新郑县志》记载:“郑邑西南山岭,东北沙洼。”民国《中牟县志》记载:“南部除岗陵间种植杨柳外,栽枣成林。”两地皆多沙岭,孟庄镇多种枣,张庄镇也随处可见枣树。

  靳二保是当时张庄镇张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回忆说,孟庄镇和张庄镇当时的地形多沙丘和沙窝,种了很多耐旱耐沙的枣树,很多地方都是连片种植。

富士康园区。
富士康园区。

  2010年,富士康入驻航空港区,并开始建厂。郭台铭当时的解释是:“我之所以在郑州建厂,是看上了它的人口、机场和位置。”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它也成为我国首个、目前唯一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曾经的枣林里,种下一棵“苹果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乘着国家战略和政策的东风,富士康逐渐成为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加工厂,并建成了河南省首家“灯塔工厂”。

  这座产值数千亿级的“超级工厂”,衍生带动超过200家相关配套企业落户河南。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之一。

  画出电子产业生态圈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航空港区的一号战略支撑产业。

  航空港区持续引进龙头企业,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布局和发展。

  2021年,超聚变X86服务器项目在航空港区55天实现落地投产。2024年,超聚变公司全年收入跨越400亿元。根据规划,到2026年,项目计划实现年出货量192万台、产值1000亿元,占据全球服务器第二、国内服务器第一的市场。

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依托超聚变、龙芯中科等一批“链主”型产业项目,以及领胜科技、郑州合晶、光力瑞弘等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企业,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中部数据中心、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数据和计算中心的建设投产,航空港区正规划建设软件、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未来产业园区。

  目前,航空港区已形成了先进计算产业链、新型显示器产业链、智能终端产业链、智能传感器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等。2024年,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452.8亿元,产业辐射全省半数以上城市,累计培养产业工人超600万。

  按照“龙头带动、集群配套、创新协调、链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智能手机、服务器、VR/AR、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终端产品,拓展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关联产业链,航空港区正在构筑“芯屏网端器”全产业生态圈。

  新能源汽车跑出“河南速度”

  航空港区,早已不止有“一颗苹果”。

  曾经被称为“小西藏”的尉氏县岗李乡,在被航空港区代管以后,由于比亚迪郑州基地的入驻和发展,如今正在成长为一座汽车城。

  2023年,比亚迪项目正式投产。这也创造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37天开工、17个月投产的“河南速度”。

  2024年,比亚迪郑州基地生产整车近55万辆,同比增长169.8%,产量位居全省第一。这一数据,占到了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比重的近80%。今年一季度,比亚迪郑州基地生产整车14.7万辆,产值同比增长73%。

  航空港区,正在崛起一块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产业链协同发展已成为重要趋势。航空港区以“链式打法”重塑竞争优势,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聚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发展,航空港区规划了100平方公里国际汽车城,带领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依托比亚迪链主资源,航空港区发展车规级芯片、三电系统、智能感知系统、云服务终端等细分领域,现已布局整车、核心零部件、电池、新材料全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航空港区周边已集聚了上汽郑州、东风日产、郑州宇通、开封奇瑞等十余家知名企业,覆盖客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等多品类车型,初步形成“研发—制造—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和超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从“一颗苹果”到“百果满园”

  今年5月20日,升入太空一周年的“郑州航空港号”卫星,给航空港区发来了一封别样的“情书”。

  一张张处理过的卫星照片,将航空港区华夏大道、南水北调工程、园博园、双鹤湖中央公园呈现在大家面前。正在建设中的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形成规模的中原医学科学城,也都显露着各自的“芳容”。

  曾经的沙地、枣林,早已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连片成群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大健康、航空航天卫星等先进制造业,聚链成群、方兴未艾。

  如今,航空港区正重点打造“万千百”产业集群:以富士康、超聚变、合晶、龙芯为头雁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通用技术、国药、中信、华润等为龙头的千亿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以比亚迪为龙头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除了上述三个产业集群外,航空航天卫星、现代物流、会展商贸等百亿级产业集群也不断发展。省委咨询组研究员、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撰文说,航空港区产业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机场航站楼俯瞰。
机场航站楼俯瞰。

  从“一片枣林”,到“百果满园”,航空港区正推动十大功能片区联动开发,打造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航空港区正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围绕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窗口、主引擎、主阵地功能定位,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表示,郑州航空港区是国家构建的诸多战略功能区中的一个,其成功的实践验证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顶层设计总体是科学合理的。航空港区的快速发展,为如何建设国家战略功能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发展模式对其他区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记者 刘瑞朝 高利国)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