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新乡凤泉区:千年古村“葡”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2025年04月28日 11:58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28日电   眼下正值葡萄管护关键期,走进河南新乡凤泉区耿黄镇南张门村的千亩葡萄园,种植户们穿梭于藤架间,掐蔓、抹芽、绑枝……忙碌的身影与满园生机交织,奏响乡村振兴的春日进行曲。

图为游客在葡萄园采摘。
图为游客在葡萄园采摘。

  老藤新枝:两代传承酿出“甜蜜经济”

  清晨,天刚蒙蒙亮,59岁的曹祖喜就手持剪刀钻进自家葡萄园。他轻抚藤蔓,剪刀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中翻飞,精准剪去多余枝条。“掐蔓要留强去弱,才能让养分集中到果穗上,这样葡萄颗粒大、甜度高、色泽好。”

  从曹祖喜父辈起,家里就开始种植葡萄。他自己也和葡萄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现在种植的新品种葡萄一串有两斤多,不但产量高、口感好,抗病虫害能力还强。如今,这片凝结两代人心血的葡萄园,年收入已突破4万元。

  像曹祖喜这样的种植户,南张门村有500余家。南张门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曹治法介绍,经过40多年发展,全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超千亩,筛选引进“富士”“巨峰”“夏黑”“黑美人”等多个优质葡萄品种,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种植,葡萄产业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古村新韵:周武故地飘起现代“葡香”

  南张门村的葡萄产业扎根于厚重的历史土壤。相传周武王伐纣时在此向南扎帐驻军,“南帐门”历经千年演变为“南张门”。如今,这片曾金戈铁马的土地上,葡萄藤蔓正书写着新的传奇。

  “我们村优质的土壤和良好的水资源造就了南张门葡萄晶莹剔透、多汁鲜甜的特质。”曹治法表示,为了葡萄产业健康发展,南张门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郑州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筛选试种了40余个品种并推广优质新品种,同时依托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专家团队,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通过科技赋能,南张门村的葡萄成为凤泉区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工程特色品牌。果农收入也随着“张门葡萄”的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葡萄产业实现了从“糊口营生”到“致富门道”的完美蜕变。

  产旅共振:“葡萄+”破解乡村振兴密码

  为了增强南张门葡萄产业的影响力,促进“农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凤泉区张门葡萄文化节连续两届在南张门村举办,除了现场销售还通过电商直播、网红带货拓宽销路。

  2024年葡萄文化节期间,40万游客涌入南张门村。葡萄架下,200余家农户摆出“妮娜皇后”“金手指”等30多个品种的市集;田埂边,顺丰冷链车与直播团队同步作业,实现“上午枝头果,次日全国桌”。整届文化节,南张门村实现营业收入2500万元。

  “让葡萄‘长’出产业链!”曹治法下一步计划:建设葡萄酒庄,游客可观摩葡萄酿制工艺,见证“葡萄到琼浆”;打造网红打卡点,结合古村历史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修建景观水系和观光平台,让游客全方位观赏葡萄乡村的美丽……最终实现把南张门村打造成为集休闲、旅游、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产业园。

  凤泉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改善提升“张门葡萄”品质,巩固扩大品牌引领效应,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新路径,让“张门葡萄”成为凤泉区全域旅游一张“名片”,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凤泉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凤泉区委宣传部/文图)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