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2日电 (张楠)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2025中国·郑州“一带一路”中医针灸技术交流大会期间,来自十多个国家的针灸专家、学者走进郑州市中医院,亲身体验了一系列中医特色技法。
在郑州市中医院智能诊疗区,一台中医机器人吸引了中外专家们的注意。乌克兰东方医学协会副主席伟达理亲身体验了面诊和舌诊,在五六分钟的检测后,系统便生成体质分析报告。他点头称赞,认为这种融合现代科技的中医诊断方式带来了非同一般的直观感受。
移步至“常氏三绝”特色疗法体验区,郑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医师常宇介绍,这套包含国术点穴、药酒火攻和禅指揉药的疗法,原为口耳相传的技艺,经系统整理后应用于临床。治疗时,医师通过手法引导特制药酒的药力渗透体内,以达到活血化瘀、驱寒散湿的效果。
英国中医师学会发展委员会主席徐军体验后称:“火焰接触身体时有些紧张,但实际上只感到了温热,背部很快感到发热冒汗,经络通畅感明显。”他认为,中医技法核心都源于《黄帝内经》,像“常氏三绝”这样能快速起效的个性化疗法,正是中医“一法多用、因地制宜”的体现。
在“帖氏飞针”展示区,第四代传承人李莉莉手执银针,手腕轻旋,针尖瞬间刺入体验穴位,整个过程快如闪电,被中外专家点赞“无痛针”。来自非洲喀麦隆的托马斯主动伸手体验,针入皮肤的瞬间他微微睁大眼睛,“这针扎的真没感觉”。
李莉莉介绍,这套针法已传承六代,第二代传人曾赴匈牙利、波兰推广,她本人也在2016年至2017年前往赞比亚医疗援助,“当地人对针灸的认可度很高,常常排长队等候”。
现场,李莉莉一边施针一边解释中医诊疗思路:“我们不仅看症状,更要通过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体质寒热虚实。”托马斯听后频频点头,他认同这正是中医的独特价值,从整体入手因人施治。
是次深入医院的体验交流,不仅让各国专家亲身体验了中医技法的奇妙,也搭建了一个深度互鉴的平台。徐军表示,无论是智能设备的创新应用,还是古老技法的活态传承,他看到了中医针灸蓬勃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国际合作前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