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900克“掌心宝宝”守住“光明”!一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手术成功实施
10月29日,记者从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获悉,该院首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手术成功实施,为一名出生体重仅900克的“掌心宝宝”守住了“光明”。
患儿小天是在28+4孕周出生的早产儿,是一个出生体重仅900克的“掌心宝宝”,属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婴儿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在本地医院接受了两次眼内注药手术,但病情不仅没有得到控制,还在短期内急剧恶化,因此被紧急转诊至郑大三附院。
接诊后,省妇幼眼科团队立即在1小时内完成了患者眼底筛查和视网膜血管造影,确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复发,且病情已达2区、3期、附加病变阳性,视网膜360度全周受累,无血管区面积较大。这意味着病人必须立即手术干预,否则就将面临永久失明的风险。
情况危急,眼科迅速联系麻醉科、介入手术室,启动多学科联动。当日为患儿实施“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掌心宝宝”全身器官微小而脆弱,尤其眼睛瞳孔仅有几毫米,眼内操作空间狭小如隙,视网膜薄如蝉翼,血管细若游丝,这对手术稳定性、精准度提出了极致的要求。
手术开始了,眼科主任荣军博主刀。手术台前,主刀医生高度专注,手持激光探头,精准地在视网膜无血管的缺血区进行光凝,制造出数百个微小的、有序的灼烧点。最终,近千个精准的光凝点完美覆盖目标区域。手术持续到当晚7时许顺利完成。
术后次日,眼底检查确认,婴儿的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新生血管活动性显著减退,孩子的视力保住了!
医生建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因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可能导致视力损伤、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可治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此,所有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通常是孕周<34周,出生体重<2000克),都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时开始接受规范的眼底筛查。(记者 王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