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从兰考小镇,走向世界舞台——一棵泡桐的“声”动传奇

  • 2025年10月28日 16:51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责任编辑:经晓佳

  10月底,兰考县堌阳镇,金黄的泡桐叶在微风中簌簌作响。民族乐器产业园的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俯身打磨古筝音板,木屑飞扬间,一块块泡桐木料逐渐显露出乐器的雏形。

  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带领群众广植泡桐抵御风沙,如今这些树木已成为民族乐器产业的珍贵原料。

  在琴昇乐器厂的车间里,整齐堆放的泡桐音板散发着木质清香。“泡桐树是我们的绿色银行,95%的民族乐器音板都来自兰考。”琴昇乐器厂厂长宋志坚说,泡桐木共振、传导性能极佳,特别适合做音板。

  兰考民族乐器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乐器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2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年产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音板及配件500万套,乐器音板全国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产值达30亿元,远销40多个国家。

  琴昇乐器厂是兰考民族乐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00年,创始人吴扎根夫妇南下上海民族乐器厂拜师学古筝制作,后成为企业技术骨干。2005年,他们放弃高薪返乡创业。多年来,吴扎根坚持用品质说话,开启品牌化运营。如今,琴昇乐器厂年产中高端古筝2万余台,带动150余名周边群众就近务工。企业培育的“琴昇”品牌有数十项独立研发专利产品和工艺,畅销海内外。

  近年来,兰考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4739万元,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厂房9座,撬动社会资金1.3亿元投资建设音乐产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起集民族乐器展示、销售、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音乐小镇。

  同时,兰考成立民族乐器发展服务中心,深化与中央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在兰考三农职业学院等学校开设民族乐器制造、演奏等相关专业,以民族乐器产业园为依托建立培训基地,累计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次,培养民族乐器专业人才1400人,培育出龙音、焦桐等30多个知名品牌,获得专利388项。通过一系列举措,兰考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提升民族乐器的品牌价值和创新能力。

  目前,兰考已形成集制作、展示、销售、电商、物流、演艺、培训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和包含民族乐器创业就业园、民族乐器展览馆、民族乐器展销商业街、黄河艺术团、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在内的“五个一”融合发展新局面,获评“河南省研学旅行特色线路”,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就业1.8万余人。

  漫步在民族乐器展销商业街,沿街的一个个乐器展厅里各类民族乐器琳琅满目,全国各地的民乐演奏者、爱好者慕名前来,现场体验、挑选心仪的乐器。

  筑得金巢引凤来。近几年,上海民族乐器厂、苏州民族乐器厂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兰考,上海敦煌、西安朱雀等知名品牌也纷纷来此设立直销店,音乐小镇聚集起上百家大大小小的民族乐器品牌店,兰考县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的名头越来越响。

  从防风固沙到乐声流淌,兰考用六十载时光将焦裕禄精神注入年轮,红色革命老区正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堌阳镇党委书记王旭鹤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坚持“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将红色基因、生态资源、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着力打造老区振兴的“兰考样板”。(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生平 李梦露)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