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26日电 “什么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销售伪劣食品会面临哪些刑事处罚”“消费者如何留存证据维权”……9月24日,平顶山新华区检察院联合新华区人民法院走进平顶山学院,开展以“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为主题的食品安全普法宣讲活动。

活动伊始,新华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王智慧以“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为主线,围绕食品安全法、刑法中涉食品安全的核心条款,结合高校师生高频接触的网购食品、校外餐饮等场景,用“校园周边小吃摊的食材溯源”“网购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审查”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具体指引,让在场师生清晰知晓“舌尖安全”的法律边界,更明白如何用法律武器守护自身权益。
“这些案件看似离校园遥远,但背后暴露的‘以次充好’、‘非法添加’等问题,可能隐藏在大家日常购买的零食、外出就餐的菜品中。认清违法犯罪的手段,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检察官助理陈云龙结合该院办理的两起典型涉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以“案例+法律解读”的形式,为师生们揭开食品造假的常见手段,敲响安全警钟。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结合普法内容与生活经历踊跃提问,该院公益诉讼检察负责人崔光辉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规定,并通过具体的指引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惑,同时向大家普及公益诉讼检察的职责范围。
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普法课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更知道了遇到问题该找谁、怎么做,以后会更注重食品的安全与健康。在场教师也感慨,这样的普法活动很有意义,希望能多走进校园,帮助师生筑牢食品安全的“防火墙”。
宣讲活动期间,为将食品安全保护落到实处,公益诉讼检察官还走进高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食堂的食材储存间、操作加工区、餐具消毒间等关键区域,用“检察蓝”守护师生“盘中餐”。(王智慧/文 刘镇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