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南开封精细化工开发区(下称开发区),盎然“绿意”扑面而来。作为化工企业高度集聚的工业园区,开发区管委会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经营发展全流程,通过构建科学监测体系、创新监管机制、推动源头治理升级等一系列举措,在大气污染防治、企业绿色转型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构建“精准感知”监测网,为治污筑牢数据根基
大气污染防治是开发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实现对废气排放的有效管控,开发区着力打造“精准感知”监测体系,让污染排放全程“透明可控”。截至目前,开发区已为22家废气排放重点企业完成在线监测设备安装,这些设备如同“电子眼”,24小时不间断采集、传输并监控企业废气排放数据,确保企业排放情况实时可查、动态可控。
当前,开发区已建成并投运的2套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可全天候监测园区内PM2.5、PM10等关键空气污染物,精准捕捉区域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依托这些监测数据,开发区能够准确研判污染走向,为制定科学高效的污染治理决策提供坚实支撑,让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推行“立体防控”监管机制,织密环保监管网络
在监管环节,开发区创新推出“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防控”模式,全方位筑牢环保监管防线。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建立“环保管家”驻点巡查机制,专业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常态化排查环保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环保指导;同步开展“夜查”专项行动,针对部分企业可能存在的夜间违规排放行为,通过突击检查形成有力震慑,杜绝监管“盲区”。
管理机制上,开发区实行问题整改闭环管理与网格化管理:对排查发现的环保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时限及要求,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通过网格化划分,将监管责任细化到具体区域与人员,实现对辖区企业的全覆盖监管。一系列举措的落地,有效整治了扬尘污染,显著降低了扬尘与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负荷。
推动“源头治理”升级,压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
为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开发区聚焦“源头治理”,积极引导企业推进环保设施升级。园区内重点企业率先行动,实施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将原有设施全面更换为行业先进的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系统。据了解,该系统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效率超95%,大幅提升了企业的污染治理能力。
为持续巩固治理成效,开发区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每年开展2轮次全覆盖环保排查,实时掌握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等情况,督促企业针对问题及时整改优化,切实压实企业的治污主体责任。
布局“智慧监管”项目,推动监管模式迭代升级
着眼于环保监管的高效化与智能化,开发区正积极谋划“智慧监管”项目,推动监管模式从“人工巡查”向“智能预警”转变。根据规划,开发区将在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布设数十套微型空气监测站,进一步加密监测网络,提升对局部区域空气质量的监测精度;同时引入无人机巡飞系统,借助其灵活、高效、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企业厂区、污染治理设施等开展空中巡查,与地面监测、人工巡查形成互补。
通过“微型空气监测站+无人机巡飞系统”的组合,开发区将构建“空地一体”的立体监管体系,实现对辖区环境的全方位监管。这一模式不仅能大幅提升监管效率,还能提前发现潜在环境风险,为绿色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绿色发展举措,让开发区收获了丰硕成果。
企业绿色转型方面,华瑞化工、东大化学凭借在节能减排、环保管理等领域的突出表现,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盛宏丰化工、夸克新材等一批企业也脱颖而出,获评河南省级绿色工厂。
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发区已落地的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超30兆瓦,年均发电量超3500万千瓦时,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有效减少了传统能源消耗带来的污染排放;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推动东大化学建设年产2000万标方高纯氢项目,该项目将有力支撑郑开氢能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绿色能源结构优化。
当前,开发区已将建设“零碳园区”作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发展目标,未来将围绕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延伸绿色发展产业链,深化各项节能减排工作,为化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树立新典范。(宋永涛 马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