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1日电 “再忙再难也不能不照顾老人。”近日,河南省长垣市满村镇毛庄村村民杨自娟的这句朴实话语,道出了她十余载坚守孝心的初心。
杨自娟的孝亲之路,始于2013年2月。彼时,她的公公骑电动自行车遭遇车祸,经重症监护室一个多月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却失去语言能力、生活无法自理。婆婆身体虚弱,照顾公公的重担自此落到了杨自娟肩上。“那一个月(公公)不会动,她天天端水、擦身、洗脚,比俺闺女还贴心!”提起儿媳,婆婆满是感动。
在照顾婆家的同时,杨自娟也从未忽略娘家。母亲因中风瘫痪、失去语言能力,弟弟常年在国外打工,弟媳需抚育幼童,仅靠年迈父亲勉强照料。“婆家的老人要顾,娘家的爹娘也不能不管。”杨自娟便每两三天就去一趟娘家,为父母做顿热饭、帮父亲收拾床铺,为母亲清理身体,用柔弱双肩撑起两个家庭的温暖。
2024年、2025年,杨自娟的公公与母亲相继去世,但她的孝行并未就此停止:她继续陪伴婆婆左右,帮老人洗衣做饭、唠家常解闷;定期看望父亲,为他打理生活、排解孤单,让孝心在时光里延续。凭借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杨自娟先后获评长垣“最美长垣人”“孝亲敬老模范”,成为十里八乡公认的“好媳妇”。
从照料重病公公与瘫痪母亲,到两位老人相继离世后,继续守护着婆婆与父亲的晚年生活,这位43岁的农村妇女用行动诠释“孝”的真谛,也成为满村镇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满村镇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最美家庭”“孝亲敬老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每年挖掘、表彰一批群众身边的道德标杆,让孝老爱亲的文化浸润乡村每个角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常态化组织孝道讲座、义诊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活动,将“孝老爱亲”从单个家庭延伸到全村范围。同时,满村镇辖内各村会通过村民大会、文化墙、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杨自娟等孝亲典型事迹,讲好“身边好人”的故事,让村民“学有榜样、行有示范”,逐步形成“人人讲孝德、户户传家风”的良好氛围。
如今,走在满村镇,孝亲敬老、邻里和睦的场景随处可见:村里的老人常有人上门探望,困难家庭总有邻里搭把手,孩子们耳濡目染学着孝敬长辈……以杨自娟为代表的道德典型,正成为满村镇乡风文明建设的“活教材”,让文明新风持续传递。
满村镇党委副书记李若鹏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让更多“杨自娟”式的好人涌现,让崇德向善、孝老爱亲成为满村镇最鲜明的“文明标签”。(王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