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8月15日电 (陈贵洋)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一座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新城正在加速崛起。郑州财经学院、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和河南技师学院富士康工程师学院四所特色院校建设进展迅速,构建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产教融合新生态。这些院校的布局精准对接郑州航空港区“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成为河南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战略的重要支点。
在郑州财经学院航空港校区,26栋现代化楼宇已拔地而起,一期工程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食堂、体育馆等场馆的设备设施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和维护。作为郑州航空港区科创城首批落地的高校之一,该校占地1288亩,总投资36亿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即将投入使用,9月份将迎来首批近5000名师生。学校重点打造投资学、会计学、物流管理等优势专业,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财经人才。“我们的物流管理专业将对接郑州航空港陆港、空港的国际物流需求,数字经济实训中心将服务区域跨境电商产业。”该校负责人表示。
在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港校区建设现场,23.69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已初具规模。这所总投资45亿元的院校,未来将重点培养电子信息领域专业人才,为郑州航空港区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提供智力支持。“周边有富士康、传音手机等企业,我们的学生能随时参与产业实践。”项目负责人介绍,同步规划的河南省智慧物流国际联合实验室、航空复合材料院士工作站,将助力郑州航空港半导体、智能终端产业突破技术瓶颈。
在航空特色教育方面,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新校区建设同样备受关注。该校总投资48亿元,规划建设航空发动机学院、航空宇航学院等九个特色学院,开设飞行器设计、智能制造等特色专业。学校负责人表示,该校的飞行器设计专业将对接国产大飞机配套需求,无人机研发方向将服务郑州航空港区跨境物流无人机配送场景,结合郑州航空港区“四港联动”枢纽的优势,实现“实验室研发—机场测试—企业转化”的无缝衔接。

作为郑州航空港区产教融合的标杆项目,河南技师学院富士康工程师学院已于7月1日正式揭牌。首批开设机电一体化、数字媒体等5个专业,今年8月下旬将迎来1500名新生。学院实施准军事化管理,配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现代化实训车间,学生宿舍配备空调与独立卫生间。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紧邻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腹地,为工学结合创造便利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这批高校的陆续建成投用,郑州航空港区将形成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这种“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设在项目现场”的产教生态,正成为郑州航空港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的核心密码。未来,郑州航空港区有望成为中部地区产教融合发展的示范高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据悉,郑州航空港区近年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通过“高校+产业”的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随着高校资源的不断集聚,该区正加速向“教育高地、产业新城”的目标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