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乡镇谋划,村支书鼓励、帮助下,大胆种植草莓。短短十来年时间,不仅在家里盖起三层小楼,还在商丘市为两个孙子买了两套房子,成为地地道道的百万富翁。
8月12日,在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王店村一处草莓大棚前,一畦畦笔直的垄沟,草莓苗即将移栽。大棚的主人田作堂身穿中式对襟短衫,留着整齐的短发,满面红光,看到顶端新闻记者来到田间采访,田作堂笑盈盈地迎了上来。
田作堂今年68岁,有二十多年种植草莓的经验。“以前种的少,不成规模,知名度也不高,虽然价格高一点,但种的少,每年收成也非常有限,主要还是靠种植小麦、玉米等主粮生活。”田作堂回忆,因为收入低,他成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田作堂种植草莓迎来转机是2010年。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王店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社告诉顶端新闻记者,那是他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三年,正好镇里开始大力推广种植草莓,对贫困户有扶持政策,他就动员田作堂扩大种植规模,改变以前的种植方式。
在以前种植经验的加持下,再加上政府政策扶持,田作堂第一次拿出2亩地“试水”,效果非常好,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还赚了不少。尝到甜头后一发不可收,陆续种植3个大棚、5个大棚,目前种植草莓12亩。

“以前价格高的时候,一亩地利润达到五六万,现在每亩地纯利润只有两万多块钱。”田作堂说,通过种植草莓,他在村里盖了一套三层房子,光装修就花了二十多万,考虑到孙子发展,他们家又在商丘市为两个孙子每人买了一套房。
当问到他有多少存款时,田作堂笑着说:“现在有二三十万存款也不顶用呀!村里比我种的好、收入高的人多了去了。”(记者 熊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