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18日电 (陈贵洋 李海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风起云涌的当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以政务服务创新为密钥,解锁了产业崛起的“速度密码”。从比亚迪项目37天破土动工的行业惊叹,到17个月建成现代化超级工厂的现实跨越,“郑州航空港速度”的背后,是政务服务为新能源产业链注入的澎湃动能。

“保姆式”服务,创造项目落地奇迹
2021年9月的签约,成为郑州航空港与比亚迪双向奔赴的起点。面对重大项目落地的重重挑战,郑州航空港各部门以“保姆式”服务打破常规:多部门联动实施并联审批,让每个环节高效衔接;针对施工场地局促难题,通过土地置换拓展空间,创新采用立体施工、错峰作业提升利用率;深入实施企业用工服务“一件事”,办理时限、跑动次数均压减85%,助力企业用工高效办。
“把企业需求前置”的理念,让奇迹照进现实。如今的比亚迪超级工厂,每分钟下线一辆整车、每30秒产出一支电池电芯,生产线的高速运转中,跃动着政务服务赋能的节拍。
服务创新,为产业链装上“加速器”
“要素保障是基础,精准服务才是关键。”郑州航空港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负责人的话,道出服务升级的核心。围绕产业链打造“服务链”,港区将12个部门的38项审批整合为8个“一件事”,材料减少30%,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减至23个,降幅达61%。
推动新能源无人配送车快速落地,是流程优化的生动注脚。依托一体化平台,企业材料同步分发多部门并联审批,3个环节被优化、9项重复材料取消,审批效率提升直接转化为物流效能。线上政策宣讲、线下圆桌座谈的政企沟通机制,更精准破解了外贸出口、充电桩建设等企业难题。
生态构建,千亿集群的“航空港答卷”
政务服务的持续升级,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向更高能级。2025年新签约的27家企业,在75亿元投资加持下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31.4平方公里郑州航空港汽车城吸引弗迪电池、法国埃顿等40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及智能网联的完整产业链条;50平方公里国际陆港的高效物流体系,支撑起2024年862.8亿元产值和169.8%的产量增幅。
从蓝领公寓到新能源主题公园,“枢纽+技术+场景”的生态优势日益凸显。锚定“百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城”目标,郑州航空港正以政务服务为引擎,驱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在新能源赛道上续写更多“速度与激情”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