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6月20日电 (李海珠)从位于采煤塌陷区的困境到成为商业地标的蜕变,从村集体负债3000万元到总资产超20亿元……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李庄村,历经数十年探索,不仅依靠集体经济转型构建发展新格局,还通过新生代人才持续回流,为其注入发展新活力。
20世纪80年代,李庄村曾陆续创办12家村办工厂,但因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等原因,没几年便陷入集体亏损。“当时村集体累计负债达3000万元,村民人均负债1.3万元。”村民滕普回忆称。
“1995年新一届村‘两委’上任,我们迎来了发展新机。”李庄村党委书记辛建朝表示,根据实际情况,该村提出“退二进三、发展三产、鼓励个体”的发展思路,并推进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从第二产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李庄村紧抓“城中村”改造机遇,将集体土地转变为商业房产,建成平西建材城、怡购城、居然之家等商业地标,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转变。
如今,李庄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资产租赁、物业服务和合作联营。截至2024年,李庄村集体总资产超20亿元,累计为村民分红3.67亿元,带动村民及社会就业3000余人。

在李庄村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老村落与新生代的双向奔赴不断上演,这亦说明乡村发展不仅是经济数字的攀升,更是思想观念的迭代革新。
36岁的刘鹏辉是“回村大学生”之一。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按照村企合作培养计划,进入房地产公司学习招商运营,2018年回村先后完成企业改制、资产清查、企业管理数字化等工作,现任李庄村管理集团运营经理。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一代,我见证了村集体经济从单一、粗放管理到集团化、精细化、规范化的根本转变。”刘鹏辉称,企业改制使李庄村基本形成了政企分开的管理格局,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更加合法、合规、科学。
传统乡村治理亦需要新想法。辛建朝认为,新生代“守村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赋能,更在于“乡土温度”与“现代效率”的碰撞。
李庄村党委委员、监委会主任刘阳同为“回村大学生”,2017年放弃外地工作回村。她认为,做好群众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将年轻人的新想法与“乡亲情”相结合。
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刘阳不仅参与、助力村党委成功获评2023年度省级“五星党支部”,还组织青年研究会与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等,号召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
“李庄村经济体量大,年轻人能在资产管理、商业运营、乡村治理中快速成长。”谈及未来发展,辛建朝表示,李庄村坚持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同时推动老村城市更新,优化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李庄村集体经济的成功得益于党建引领、民风淳朴、班子带头。”平顶山新华区曙光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康晓娜表示,下一步,将借助党建引领、文化搭台,推动该村发展楼宇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以区位优势繁荣夜经济和夏日经济,增添城市新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