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联组会议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一场以“全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为主题的专题询问会正在举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旁听公民等齐聚一堂,围绕蓝天保卫战的难点堵点,展开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深度对话。
良好的生态环境始终是信阳人民倍加珍惜的禀赋优势。202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冲刺全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但因市中心城区部分指标未能完成,与目标失之交臂。3月31日,市委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暨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攻坚会议,为实现目标再次吹响冲锋号、发出动员令。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工作部署,以刚性监督助力打好这一攻坚战。
开门见山:7个部门直面“考题”
“2024年我市未实现全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主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秸秆(荒草)焚烧屡禁不止,管控工作方面存在哪些短板?市农业农村局下一步准备如何解决?”“我市散煤销售点、经营性小煤炉、劣质散煤仍未完全消除,市市场监管局如何应对?”……询问会上,许险峰等7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接连抛出多个问题,直指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正友首先应询:“虽然去年我市PM2.5浓度创历史最优,但未实现达标目标,主要是部分企业绩效水平较低,超标排放和违法违规排放时有发生,部分D级企业及低效企业尚未完全淘汰,秋冬季易受外来污染传输影响等。下一步,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开展精细化治理,推动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覆盖。”回答中,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24年信阳PM2.5改善率全省第一,且实现了连续58天稳定达标,实现了“三个突破”,证明攻坚路径正确有效,为以后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面对秸秆禁烧问题的提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坦言:“去年火点反弹,暴露出责任压实还不够、综合利用还不充分等问题。今年要按照‘人防+技防’措施,落实‘五个强化’,同时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力争综合利用率达93%。”回答不遮不掩,整改措施具体清晰。
“当前在扬尘管控方面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工地扬尘管控如何避免‘检查时达标、走后复乱’?”
“我们已建立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对屡犯不改的企业纳入信用惩戒。除了日常检查,还组织4个巡查组每月暗访,并通过‘信阳住建’公众号进行曝光。”面对委员的直率提问,市住建局局长孔辉一一解答。他特别提到,今年以来已取消了3家失信企业半年的投标资格。
“我们提升非现场监管占比,通过智慧监管平台,综合运用AI分析功能,提升监管效率。”市住建局负责同志补充回答的这些具体举措,让在场的委员频频点头。
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世玉关于餐饮油烟(烧烤)治理的应答更显创新:“试点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系统,覆盖中心城区的大多数餐饮单位。下一步,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实施‘证照联动’,油烟不达标不予发证。”
现场互动:企业代表追问“执法活动”
在自由提问环节,企业代表信阳百德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杰举手提问:“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活动中,如何处理好企业日常生产和监管执法工作的关系?”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向阳立即回应:“作为牵头主管单位,我们严格按照市政府要求,联合多家单位同步推进,采取‘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方式,尽量少打扰企业。”
“我们企业支持配合环保升级改造,但在升级改造‘创B进A’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或其他部门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帮助?升级后我们能够享受哪些政策?”天瑞集团光山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占伟问出不少企业关心的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同志就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明确回答。
“如何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空气质量改善工作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帮助企业解决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短缺问题,以强化企业升级的内生动力?”两位列席的市人大代表李立亮、董大磊的提问,也得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工信局相关负责同志的细致解答。
会议中场休息期间,与会某企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专题询问会让他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环保达标工作是很重视的,出台的政策措施非常有力度,对于企业升级改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测评加压:满意票未过半将再作答复
询问结束后,现场发放A、B两类满意度测评票。根据规则,A票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填写,B票由与会的其他人员填写。测评票上除了“满意”“不满意”两个选项外,还专门设置了“意见建议”栏,供与会人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为最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汇聚治理合力,这场专题询问还邀请了部分涉气企业、中心城区国控监测站点及所在地负责人参加,将接受询问单位与会人员从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扩大到相关科室负责人,首次将参加测评投票的范围扩大到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外的其他参会人员。
“这不仅是用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监督权的一次法治实践创新,也是持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形式的一次民主实践创新。”列席会议的县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这样评价这次专题询问的创新做法。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满意度测评办法规定,测评满意票未过半的单位,将被要求进行整改,并在下一次常委会会议上报告整改情况。
参与测评的企业代表、河南金辉矿业开发应用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义全坦言:“这种机制让我们感受到人大监督是动真格的。我特别在‘意见建议’栏写了‘希望加强扬尘治理的常态化检查’的建议。”
测评结果会后向与会人员进行了通报。据悉,测评结果还将上报市委,并作为年底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真正实现“以评促改”的监督目的。
询问结束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于海忠代表市政府作表态发言时表示,市政府将紧盯重点工作,调动各方力量,抓好重点区域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管控能力水平,今年奋力实现全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
“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信阳蓝天白云的坚定守护者、老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共同描绘老区信阳空气常新、蓝天常在的美丽生态图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天学在总结讲话中对有关方面提出如是希望。
会议结束时,窗外春光明媚。正如旁听公民、信阳学院法学专业学生王雨心所言:“问得精准,答得坦诚,这样的监督让人对信阳的蓝天更有信心!”(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炜)
记者点评>>>
以“真问”促“真改”
□向炜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此次专题询问会,既是一次依法监督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场凝聚治污合力的攻坚再动员。询问现场不回避矛盾、不遮掩短板,从PM2.5未达标的深层症结,到秸秆焚烧的管控漏洞,再到扬尘治理的反复难题,每一个问题都直击痛点堵点,每一句应答都彰显担当作为。
监督的初衷在于推动工作落实。专题询问的“辣味”背后,是人大监督与政府履职的同频共振,是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旁听公民责任与目标价值的进一步凝聚。更值得肯定的是,这场询问没有止步于“一问一答”,而是通过满意度测评、整改“回头看”等机制,形成监督闭环,确保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
当前,信阳大气治理已进入攻坚期。要实现全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需要保持“一微克一微克抠”的韧劲,更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同呼吸、共命运、齐努力”的浓厚氛围。相信以此次询问为新起点,以“真问”促“真改”,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定能让“信阳蓝”成为常态,为高质量发展擦亮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