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9日电 “以前嫌破院子丢人,现在靠它挣面子、赚票子!”近日,提起街道正在进行的“微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关街道石瑶社区经营民宿的赵大姐喜笑颜开。
据了解,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社区,伊川城关街道紧扣“因地制宜、精雕细琢”理念,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切入点,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动群众共建,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新路径。
以党建为引领,伊川县城关街道党工委创新“支部牵头+党员包片+群众参与”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社区年度考核重点,成立“微改造智囊团”,由社区干部、乡贤、社区居民代表组成调研小组,逐街道摸排边角地、废弃宅基地、闲置院落等“小微空间”200余处,按照“一院一策、一景一韵”原则制定改造方案。党员干部带头认领“责任区”,通过“庭院党课”“群众议事会”动员群众参与,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党群携手一起干”。
聚焦“花钱少、见效快、接地气”,石瑶、古城寨、瓦北、瓦西等社区用废旧砖瓦砌花墙,利用残垣断壁打造“农耕记忆”景观小品16处;各社区用篱笆围出小菜园,在房前屋后开辟“共享菜园”100余个。石瑶社区还将垃圾沟改建为休闲广场,成为社区居民茶余饭后的“人气打卡点”。
为夯实改造成果,城关街道划分社区级环境管护网格43个,设立“党员示范岗”,实行“门前三包+公共区域轮值”;开展“最美庭院”“星级菜园”月度评比,积分可兑换种子、花卉,激发社区居民荣誉感;试点“小花园共管协议”,由社区居民认养花卉绿植,社区委会提供技术指导,产出果蔬优先供应社区内养老食堂,形成“美环境、惠民生”双赢链。
环境改善激活社区“沉睡资源”。依托“微景观”网络,城关街道串联发展庭院经济、研学旅游等新业态,盘活闲置农房27栋,新增加就业岗位130余个。
“通过‘精微处’改造、‘绣花式’治理,不仅擦亮了社区颜值,更培育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 伊川县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姜渊博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微改造+”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融合,让美丽社区持续释放“美丽经济”活力。(葛高远 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