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康相涛深入河南省南召县两山园农旅融合产业园开展调研工作。
2009年,南召县农民、县人大代表乔迈返乡在一片荒芜的千亩荒山上艰难开启创业之旅。在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国家梨产业体系专家的全程悉心指导下,园区逐步将荒山改造成层层错落有致的梯田,并采用先进的省力密植模式,规模化种植秋月、翠冠、华冠、红早酥、红香酥等优质梨品种,盛果期将年产鲜梨二百多万斤,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每年为当地农民提供一万多个工时就业。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两山园农旅融合产业园的规划与布局更是独具匠心。园区充分利用崖畔、田头、路边的零散闲置空间,在河南省林业局和河南农业大学药材专家张红瑞教授团队的专业指导下,广泛种植连翘、金银花等木本中药材。每至花期,漫山遍野繁花盛放,五彩斑斓。此外,园区在畦内巧妙套种丹参等采根类药材。在梨园林下空间,园区规模化养殖了数万只鸡,鸡群在林间自由穿梭觅食害虫,而鸡粪则作为天然优质有机肥料,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果树和中药材,形成了一个物质循环利用、能量高效转化的完整生态循环模式。目前该园区正在致力于建设1万多平方米的民宿,打造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康相涛院士倡议,山区农村发展路径应区别于平原农区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农业模式,要因地制宜发展三边(田边、林边、沟边)经济,以此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提供关键支撑。
基于此次调研,康相涛建议,各地在推广三边经济模式时,务必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入细致地研究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土壤状况以及资源禀赋等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种植、养殖项目,确保三边经济模式能够与当地实际情况完美契合,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给予重点倾斜,为三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还要持续强化技术指导工作,定期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专业、精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在发展三边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三边经济发展大潮,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张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