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2月17日电 2024年,郑州通航示范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14% ,通航企业税收同比增长2.09% ,各类飞行时长同比增长26.48% ,农林植保作业面积800余万亩,吸引省内外研学团队23000余人。一组数据背后展示出郑州通航示范区以“小网格”服务低空经济“大发展”的丰硕成果。
“项目要用水,我们网格员主动去自来水公司申请;要用工,我们包车、包食宿组织企业到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企业项目推进到哪,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围绕企业发展难点,该区网格员深入园区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建立企业诉求清单和台账,全力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解决通航大厦企业用房、机库使用、融资困难等各类问题41个。
同时,该区组织开展“四项对接活动”8场,召开银企座谈会5次,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园区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召开低空经济企业座谈会,围绕企业存在的资金难、用工难、招聘难等问题挂图作战、逐项化解,帮助企业协调拨付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385万元。
在人才招聘、研学用房、餐饮住宿等方面,该区走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举办两场专场招聘活动,组织通航企业参加“2024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2024中国郑州物流博览会”“河南省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等9次展会活动。
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依托“党建+网格”工作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率先破局、扩大优势、创出品牌,推动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