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8日电 药材好,药才好。自2024年6月,中国农垦田湖万亩丹参基地·社会化服务中心、叶岭丹参农事服务中心相继落户河南嵩县田湖镇张庄村和城关镇叶岭村,一场中药材产业的变革在嵩县悄然发生。

田湖万亩丹参基地·社会化服务中心占地30亩,是嵩县投资1500余万元,在张庄村原废弃“烟站”的基础上改建的。中心设有实验室、培训楼、晾晒车间、烘干车间、仓库和农机库等设施。目前,田湖镇13个丹参重点村已与服务中心签订协议,采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的有5000亩。
据该中心市场总监李延飞介绍,中心拥有核心成员11人,依托强大的平台优势,主要解决当地药农“种不好”和“卖不好”难题。
自叶岭丹参农事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便迅速成为嵩县中药材产业的“新引擎”。它依托先进的GAP数智化平台,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这里,药农们不仅可以获得科学种植的技术指导,还能享受到从种子选育、田间管理到收获加工、市场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实现中药材“种得好”。
叶岭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是变革的参与者。“中心的技术人员会定期来地里指导我们种植,还会通过GAP数智化平台实时监测丹参的生长情况。”他说,以前村民们种植丹参全靠经验,产量和品质都得不到保障。现在有了农事服务中心,药农们的中药材也实现了“卖得好”,收益比起之前大有提高。
在两大服务中心的引导下,嵩县的药农们开始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模式,使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服务中心还积极推动中药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将中药材产业的价值链进一步延伸。
“通过服务中心的带动,嵩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品质持续提升,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永锋说。
嵩县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嵩县已经建成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交易市场,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未来,嵩县将继续依托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和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中医药力量。(王博 赵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