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7日电 1月6日,小寒刚过,走进河南襄城县丁营乡小集村屯屯香食品厂,淡淡米香扑面而来。现代化生产线上,粉碎、搅拌、成型……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厂长姜召昌不时在生产线上查看米线生产品质。

姜召昌曾在北京打拼22年,开办米线厂十几年,也在北京买了房。对于为何要放弃北京的事业,携家带口回老家重新开始,他说,这源于小集村“两委”干部对他的“第二次召唤”。
早在1995年,年仅23岁的姜召昌便开始在平顶山市经商。2002年,他离乡赴北京闯荡,历经磨难,终于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村娃,变为了一位在北京开香油厂、米线厂的乡亲们眼中的“成功人士”。
事业渐入佳境,2004年,小集村“两委”却召唤他回乡当村长。面对家乡的治理和发展需求,姜召昌选择了北京、襄城两边跑,一边忙生意,一边担任小集村副村长。
几年后,在新一届村两委的带领下,小集村发展越来越好。姜召昌决定再次返回北京,专心做生意,生活逐渐稳定,也在北京买了房。
2023年12月,小集村借助春节返乡契机,动员姜召昌等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面对家乡的第二次“召唤”,姜召昌下定决心回家乡发展。
“北漂二十余年,虽然事业有成,但总是感觉在外面有一种漂泊感。我希望有生之年再为家乡注入点活力,自己致富的同时带着老家人一块儿富。”2024年10月,52岁的姜召昌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创业梦想,从北京返乡。
回到家乡后,他得到了村里、乡里的大力支持。村里为他租了600平方米的厂房,安排专线通电,乡市场监督管理所也在3个小时内为他办好了工商执照……11月中旬,屯屯香食品厂正式投入运营。
随着屯屯香食品厂的投产,不仅让村中闲置厂房得到利用,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让乡亲们在自己家门口挣钱。
“每月工资三四千元,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谈及自己的工作,小集村村民王邦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
目前,屯屯香食品厂年设计生产米线能力达1000吨,销往周边农贸市场、超市以及北京周边地区的老客户。他们还在探索线上销售渠道,力求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姜召昌听从家乡“二次召唤”,主动返乡创业的故事,是丁营乡引凤归巢、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襄城县丁营乡创新“万人助企联乡帮村”工作机制,由科级干部分包联系企业,为企业提供场地、招工、宣传、手续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2024年,丁营乡在外返乡人才回乡开设米线厂、制鞋厂、玩具厂、假发厂等各类小微企业共8家,带动当地200余人就业。(张甜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