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关键词盘点2024郑州发展】绿城风物美 教我好喜欢

  • 2024年12月27日 11:19
  • 来源:郑州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豆雁翔集、灰鹤齐飞、天鹅起舞、绿鸭浮水……时至隆冬,郑州黄河边却好不热闹,成千上万的冬候鸟如期而至,描摹出漠漠河滩之上万鸟飞翔的壮观美景。

  高树掩映、灌木丛丛、鸟鸣如歌、空气清新……冬寒渐深,郑州街头随处可入的绿地或公园里,人们或散步,或运动,或闲坐,或起舞,一派生机与和谐。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郑州很美,正变得越来越美。2024年,郑州继续向绿而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美丽郑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落实国家战略 黄河越来越美

  12月的黄河滩是鸟儿的天堂。近期,郑州市自然保护地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鸟类监测中,已陆续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38只、黑鹳8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近500只、小天鹅400多只,此外还有大种群的短嘴豆雁、绿头鸭、普通鸬鹚等数万只。如今在郑州黄河边,不时可见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

  郑州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地,近年来,郑州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坚持综合施策,扎实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黄河花园口断面水质连续四年达到Ⅱ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建成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实现沿黄环境治理常态长效。

  2020年以来,1800多个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治到位,黄河郑州段“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同时系统推进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绿化提升4.9万亩、造林绿化2.4万亩、修复湿地1万余亩,建成惠济到中牟76.5公里的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

  同时,郑州市坚持“四水四定”,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树立节水型城市“新标杆”。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深入实施节水行动,高标准完成黄河取用水管理专项行动,违规取水现象基本消除;大力推进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充分利用南水北调退水,向全市生态水系补水;持续压采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

  绿色低碳发展 蓝天白云更多

  根据市生态环境局数据,2024年,郑州市空气质量持续巩固了2023年取得国家开展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以来最好名次的好成绩,截至12月19日,年综合指数4.478,优良天数223天,同比2023年增加2天;重污染天数8天,同比减少3天。

  近年来,郑州市不断增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郑州。围绕节能降碳、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绿色金融、循环经济等方面,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文件,聚焦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逐年制定工作要点,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

  目前,郑州市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成效显着。能源结构方面,全市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累计373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28.3%;绿色制造方面,全市13个制造业产业链入选全省绿色制造业产业链名单,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162家,包括国家级绿色工厂63家。减污方面,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扩绿兴绿护绿 打造美丽郑州

  2024年,郑州市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工作,起草印发《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郑州的“绿色”持续扩大,同时提升森林康养和林下经济发展质量,更好地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裕的有机统一。

  在“护绿”方面,郑州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持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同时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建立了“政府+协会+志愿者+专家团队”疣鼻天鹅联合保护机制,疣鼻天鹅成为郑州一道靓丽风景。

  走在郑州街头,四季常绿,三季有花。2024年以来,郑州市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公园+”建设,奋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融合的美丽郑州。截至12月15日,全市共新建绿地320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35个,完成道路绿化66条,全市新增对外开放绿地145处,共享面积约822万平方米。一个“山映城、水润城、绿荫城、景融城”的公园城市正在一步步出现在我们眼前。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李宇航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