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禹州市磨街乡:特色种植助推乡村振兴

  • 2024年12月24日 14:57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12月24日电   近日,在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大涧村红薯种植基地,随着翻薯机来回穿梭,一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的红薯破土而出。基地工人紧随其后,快速捡拾翻出的红薯,并进行分拣、打包,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

图为挖薯机在红薯种植基地进行作业。
图为挖薯机在红薯种植基地进行作业。

  “尽管天气寒冷,但看到今年收成这么好,心里就觉着特别热乎儿!”正在田间忙碌的工人王红雨说,在红薯基地工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守着家里,真是不错。

  据禹州市稼轩合作社负责人陈红奎介绍,两年多来,合作社不仅为村里“三粉”加工项目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还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机会,平均日薪都涨到了100元。

  同时,为提高红薯产量,合作社引进土壤起垄、地膜覆盖、滴灌系统,再加上现代化农机的帮忙,种植的红薯产量高、品质好,颇受市场欢迎。

图为基地工人在捡拾红薯。
图为基地工人在捡拾红薯。

  近年来,磨街乡结合山区实际,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逐步打造出大涧红薯、刘门柿子、关庙连翘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发展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以大涧村为例,自成立禹州市稼轩农业专业合作社以来,累计流转土地320亩,带动10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红薯亩产达3000余斤,预计创收900万元,为工人发放工资20余万元,合作社与村民实现了“双丰收”。

  “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磨街乡党委书记孟晓彤表示,将不断探索产业发展共富机制,鼓励引导辖区各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通过“党支部+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共享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杨依林/文图)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