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25日电 裁边、缝纫、熨烫、包装……11月18日,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刘湾镇大陈庄村永盛服饰来料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着加工订单出口服饰。

图为工人们在加工车间忙碌。
“自从村里开办了服装加工厂,不仅一天能挣个100多块钱,还不耽误接送孩子。”村民罗晶晶说。
在服饰加工车间内,除了像罗晶晶这样的年轻人,还有一群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孙子孙女都大了,在家又闲不住,在家门口就业上班,还能挣个零花钱。”村民肖继英说。
据了解,大陈庄行政村现有980余人,其中五十岁以上人口就有260多人。当地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劳动强度低、工作灵活的“家门口”就业增收模式,同时也解决了部分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我们这儿裁片、画线、包装、缝纫等岗位都需要工人。”据车间负责人刘贞贞介绍,车间二三百名工人中,五十岁以上的有80多人。“像缝纫的活儿,我们用工要求是在18-45周岁。但是像从事包装、剪线头等之类的活儿,多大年龄都能干。”
近年来,刘湾镇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村民就地就业问题,积极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探索服饰、电子元件组装等来料加工及农时季节工等多种增收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稳就业、助增收,赋能乡村振兴。(谢辛凌 陈晓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