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河南沈丘:这个“学霸村”不一般

  • 2024年08月29日 16:00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8月29日电   “俺家两个研究生。”“俺家三个大学生。”……不比穿金戴银,不比谁家钱多,就比谁家孩子学习好。近日,在全国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之际,河南沈丘县赵德营镇洼刘营村成为当地热议的焦点。

  据了解,沈丘县赵德营镇洼刘营村今年考上6名研究生、12名本科生,他们分别被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等学府录取,涵盖理工、经济、医学等多个领域,为村庄带来了荣誉与希望。

  该村村民在一起聊天时,常常聊谁家孩子考上研究生了、考上好一本了。有的村民谈起自家孩子谦虚地说:“还不够好,还没考上研究生哩,还得继续加油!”

  该村村民刘景志的两个闺女都是研究生,作为农民,他是如何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他说,主要是靠孩子自己努力和家长支持。在刘景志的家里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对子女的生活和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在农村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去。”刘景志说,“我们挣的每一分钱都供孩子读书了。好几年了,我们都没咋买过衣服。”

  “‘辍学、打工、结婚、生育、打工’是农家子女的宿命。父母供我们读书这么辛苦,我们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让他们过得幸福。”考入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准研究生刘开心说道。

  “我们村的学风一直很好,村民坚信知识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读书改变命运基本成为家家户户的共识,可以吃少、穿少,就是教育不能少。”洼刘营村党支部书记赵红霞笑着说。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洼刘营村还建起了农家书屋等学习场所,并设橱窗宣传本村优秀大学生事迹,鼓励村里的孩子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洼刘营村村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高洪驰 刘艺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