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河南发布汛期猪场应急管理措施 确保生产安全

  • 2024年07月18日 10:52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18日电   (记者 韩章云)随着雨季的到来,近期河南多地突降大雨,暴雨对生猪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了保障安全生产,7月17日,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七条应对暴雨防范和管理措施,助力广大猪场做好应急防范。

  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提前做好设备检修和物资储备

  猪场应高度关注灾害天气监测预警情况,提前对养殖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时修补加固养殖建筑设施漏水、不牢部位。重点防范低洼地区雨水倒灌灾害,在地势低洼区域放置挡水板和沙袋,或做好引流。提前检查和疏通场内排水系统,清理杂物,必要时加深、加宽排水沟;在猪场外可挖隔离防疫沟,让积水及时排出。猪场应及时更换旧电线,做好接头处理,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使用。同时,要有断电的预案,并准备备用发电设备。同时建议养殖户在外围撒生石灰,在风雨来临前消灭部分杂菌,降低污水管道沉积的虫害暴发风险。同时贮备一定量的饲料、药品及防洪设备等物资,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二、保证饮用水安全并预防饲料霉变

  猪场宜使用深井水和自来水,避免使用地表水和浅井水。同时加高井口高度并加盖,关注井内套管是否严紧,防止雨水倒灌,污染井水。做好水质安全的监测,水塔或饮水池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同时要保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霉变。猪场应做好饲料的存放工作,在地面放有通风垫板,饲料离墙有10厘米左右的通风距离,每垛饲料之间也要保存距离,便于通风。同时,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饲料的库存和采购。及时检查饲料是否受潮、霉变,清理变质的饲料,防止病从口入。

  三、强化猪场环境卫生消毒,预防虫媒病发生

  暴雨过后全面落实消毒防疫措施,建立健全灾后动物防疫消毒制度和操作技术规程,强化工作条件保障,扎实推进灾后消毒工作。科学选择消毒药品,酌情增加消毒剂浓度,严防动物疫情传播,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猪场应及时清除场内外的杂草,尽快疏通排水系统,避免雨水过后场内有积水和粪便。防止蝇、蚊等有害昆虫的孳生,粪污池、猪舍内部等蚊蝇集聚区定期喷洒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虫剂。同时加强防鼠措施,及时修补破损围墙,使用高效灭鼠剂,在仓库、猪舍等老鼠出没的墙角投放灭鼠药。下水道的窨井每隔3-5天投放适量烧碱,既可减少老鼠,又可以消毒井道。

  四、强化猪群疫病防疫

  暴雨过后,猪场处于高湿环境,猪只抵抗力下降。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风险增高,防控难度加大。猪场应增加对周边环境样本的非洲猪瘟病毒监测频率,同时加强猪群的临床巡查,及时发现和淘汰异常猪只,一旦发现疫情,尽早采取隔离、清除、消毒等措施。同时根据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等病毒性疫病的疫苗免疫和防治。

  五、加强生产管理,增强猪群抵抗力

  猪场要提前做好生产计划,稳定有序、合理安排生产。暴雨过后,湿度过大,气压很低,高温高湿环境常给猪群带来不适,极容易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导致猪的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精神沉郁,甚至可引起湿疹、皮炎等皮肤疾病。因此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确保猪饲料中蛋白质的供应。同时要控制好通风、光照、温湿度等条件。

  六、升级生物安全等级,降低流动频率

  暴雨来临应降低人员和物品的流动频率,尽量不出场、不进场,减少与外界车辆、人员、物品接触,降低病毒传入猪场的风险。尽量不出售猪只,也不引种,特殊需要时需对运输车辆进行适当密封。所有进入猪场的车辆,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和烘干。连续暴雨期间,可实行封场管理,停止转群、免疫等非生产性操作。

  七、做好死亡猪只无害化处理

  要严格做好死亡病猪的无害化处理,按照农业农村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规范处理,尽可能选择无害化处理场集中处理,优先采用化制等方法,确因条件无法满足的,要合理选择深埋地点,规范做好养殖场地及深埋点消杀工作,严防病原外溢和污染环境。不得买卖、加工、随意弃置因灾死亡病猪。(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