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非遗文化探索实践团走进濮阳

  • 2024年07月13日 09:07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13日电   豫见非遗,相约濮阳。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非物质文化探索实践团到濮阳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在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刘小江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濮阳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非物质文化探索实践团到濮阳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程前 摄
图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非物质文化探索实践团到濮阳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程前 摄

  濮阳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刘小江主任详细介绍了每个非遗项目的背景、传承人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大家认真聆听,不时记录,并提出问题。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刘主任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人才支撑,也离不开各方的协作,在乡村进行专人定点培养培训,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和着力培育非遗产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相对助推了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融为一体,二者之间互补提升。

  为激发人民群众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濮阳市非遗中心开通了全国首部“非遗热线电话”,先后开展了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乡村、非遗进社区等工作,既增进了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又在社会上营造出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氛围。

  据悉,濮阳市非遗保护项目分别有国家级8项、省级64项、市级365项、县级1000余项,各级传承人343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在河南省排名第一。其中,杂技、稀有剧种、麦秆画、上古传说故事、北路坠子等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濮阳市稀有剧种21个,数量居全国之首,是当之无愧的“戏窝子”。(程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