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1日电 用青春护佑花朵,以科普激励梦想。为丰富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实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郑州大学物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新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每周一堂科学课”充实课后服务,通过科学知识讲解、实验体验和科普伴读等,帮助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自四月底启动以来,已经在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有序开展8次活动,近30名青年志愿者和342名小学生参与其中。

图为“每周一堂科学课”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
水星跃动轻灵、火星热情如火、海王星深邃神秘……在“太阳和八大行星”主题课堂上,一个个有趣的传说故事,让孩子们对八大行星的理解更加深刻。太阳系涂色游戏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问题抛出+图片观察+视频引入+知识讲解+天文观察”五合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们在宇宙科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五五班小朋友杨梓彰是位科学小达人,他说:“‘每周一堂科学课’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科学知识、锻炼自己的科学思维,还可以验证科学奥秘,满足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志愿者化身“科学教师”,创新采取“点单+接单”式实践模式,一方面向科学教师请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向小学生了解兴趣需求,根据辅助课堂教学、拓展科学视野、提升动手能力的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提升课堂趣味性和针对性。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们在志愿服务中,对科学的态度更加严谨,专业素养更加扎实,希望能与孩子们一起共同点亮科技强国的中国梦”,郑州大学物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张勋说。
科普联学、共促成长,这是郑州大学特色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郑州大学团委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创新实践育人机制,引导广大青年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奋斗精神。(郑州大学团委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