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5月14日电 5月10日,原郑州某中学16位老知青来到信阳市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回到他们青春绽放的第二故乡,追忆往昔岁月。

图为老知青在照片中找寻自己的身影。朱晶晶供图
红花村位于大别山北麓,因春季映山红盛开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里曾是固始县接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安置点之一。
刚进入红花村地界,老知青们看到蜿蜒平坦的入村道路、花团锦簇的新建民房、集中连片的白墙黛瓦,不禁感慨:这里的变化真大。
在红花知青纪念馆,老知青们纷纷在当年的报刊、日记、信件、物件和照片等文物和文献中寻找自己的身影,分享记忆中的那段岁月。

图为老知青向红花村捐赠办公用品。马玺清供图
据悉,1968年9月,这些初中高中毕业的“老知青”一行80多人来到固始县陈林子公社红花大队,在富金山脚下的大洼荒山里安营扎寨。在这里,他们亲手建起宿舍、食堂兼大礼堂,并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开荒种田、垦山种果、养猪养鹅……这段岁月成为他们一生中难忘的时光,也留下了许多回忆。
为了表达自己对“第二故乡”的牵挂之情,老知青们向陈淋子镇红花村、徐家楼村等村居捐赠了防火巡逻车、办公用品等物资。
返程之时,老知青们依依不舍地表示,将组织更多活动,让子女们通过感受知青生活,学习传承老一辈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何婷 朱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