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2月6日电 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联、一曲曲余韵悠长的戏曲、一场场传承经典的文化课堂……近日,许昌市建安区开展的“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系列活动热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过年氛围。

红色对联和蓝色对联有何区别?大年初二为何被称为女婿节?祭灶、除尘、送大礼、贴春联、守岁等民俗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在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迎新春 讲民俗 文明年”春节年俗文化课堂上都能找到答案。
许昌市民协主席、著名作家韩晓民作为主讲人,带领群众深入了解春节的起源和习俗。喜爱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聆听、学习年俗文化,感受浓浓年味。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风俗感兴趣,我们也有义务把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韩晓民说。
“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裳来到了河边。”在许昌市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礼堂,经典豫剧《小二黑结婚》正在上演。铿锵的锣鼓、传统的唱腔、声情并茂的表演让现场群众大呼过瘾。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乡情戏韵”志愿服务张潘镇戏迷专场,来自张潘镇师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利民爱心文化艺术团先后演出了《出征》《破红州》《小二黑结婚》《出北京》等传统剧目。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意浓。连日来,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联等多家单位组织开展“迎新春 送春联 献爱心”义写送春联活动。
在建安区张潘镇政府大院门前,多位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为群众写福、送福、写春联、送春联。村民脸上挂满了笑容,你要一个“福”字、他要一副春联……
许昌汉魏书画院院长王新安身边的群众络绎不绝,他表示已经数不清今天写了多少副春联。“我们书画院已经连续14年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群众可以选取经典寓意的对子,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现场创作,比买有意义。”
目前,建安区“迎新春 送春联 献爱心”义写送春联活动已开展10余场,送出春联、福字20000余副,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节日文化魅力,更将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
除以上活动外,从农历腊月十三到正月十五,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在中心、所(站)、社区等场所组织开展非遗掐丝珐琅文化艺术展、“迎新春”戏曲表演、武术展演、“龙行龘龘”喜迎2024年甲辰新年诗文朗诵会等系列活动,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我们要用好新时代实践阵地,给城乡居民送上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大餐,营造健康、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日文化氛围。”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史丽娟说。(陈灏 曹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