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鲁山县以“三聚力”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 2024年01月08日 14:47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8日电  近年来,平顶山市鲁山县紧紧抓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关键,探索构建多方组织对接、供需对接、项目对接、服务对接机制,以村集体经济扩中提低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聚力拧成“一股绳”,推动资源“大融合”

  该县依托村(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各级扶持政策、各类资源资产、各方力量有机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推进村集体、群众“双增收”。一是整合政策资源。县财政统筹安排30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金融等部门相继出台具体措施,推动项目资金、土地利用、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向领办合作社倾斜。二是整合要素资源。通过股份合作、抱团发展、联合生产、规模经营等形式,将农村分散的资金、土地、山林等要素整合起来,由村(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集中流转、统一生产发展、统一经营销售、统一分配收益。三是整合力量资源。根据村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创新“企业 +合作社”“企业 +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吸纳龙头企业、社会资本、致富能人等参与领办合作社经营管理,推动群众增富、企业增效、集体增收。统筹交通、移民、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资金项目,累计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五星”创建村基础设施建设。

  聚力织密“一张网”,推动优势“大集中”

  该县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经济优势、群众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经营兴农。立足食用菌、血桃、酥梨、旅游、民宿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康养、旅游民宿等新业态68个,在延伸产业链条、抱团融合发展、拓展产销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定向发力,让村集体和群众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瓦屋镇引进尧荣菌业、九九乡情两家食用菌龙头企业,发展食用菌示范基地11个,大棚2500多座,打造“香菇小镇”,带动周边4个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二是销售富农。构建“田头市场+企业商超+电商平台+城市终端配送”销售模式,在大型商超等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柜,组织农产品直播、农民丰收节、特色采摘等活动 120多场次,线上线下同步推介特色农产品,畅通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对群众有需求、村(社区)党支部和党员有生产销售基础的村,鼓励村集体领办农业服务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市场营销、仓储管理等配套服务,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获得服务性收入。熊背乡大年沟村注册“大年沟血桃”品牌,对全村的血桃统一把关、包装、仓储和销售,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15万元。三是品牌强农。引导企业围绕生态化、特色化、精品化要求,加快农旅深度结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有效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董周乡蔡庄村培育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五里岭酥梨”,打造6万亩“酥梨产业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8万元。目前,该县已注册“聚京蝎子”“大年沟血桃”“豫尧蓝莓”等品牌和农产品商标20余个。辛集乡张庄村、熊背乡大年沟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聚力下好“一盘棋”,构建发展“大格局”

  该县采取“支部+支部”“支部 +企业+行业部门”等形式,组建党建联合体37个,探索“党建引领、联村抱团”模式,迭代升级经营业态,让党建强起来、产业兴起来、村民富起来。一是坚持联建共建。村(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倡导“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对集体资源匮乏的村,建立“党员共管、事务共商、难题共解、资源共享”工作机制,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采取联村共建等方式,推动强弱互补、抱团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露峰街道投资374万元打造“飞地园区”,建成冷库3座、冻库1座、食品加工厂1座,共享经营收益,每个社区年增收11万元。二是坚持汇聚要素。着眼地域、产业、资金等关键要素,梳理一批相关资源、开发一批发展项目、培育一批专业人才、完善一套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深挖自然资源、人文特色,共同探索、开拓农业产业新业态,实打实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观音寺乡太平保村党支部领办保鑫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坡地1.3万亩,发展“三林经济”,村集体年收入突破80万元。瓦屋镇上竹园寺村成立村集体控股的农产品销售公司,实行市场化经营,村集体年盈利20万元。三是坚持聚群延链。针对各村发展不均衡、村级力量不足等问题,从全方位整合、专业化运营、改革性突破等方面创新探索实践,形成了飞地合作、产业联盟、村企共建等多元化运营模式。董周乡统筹资金2400万在小集、龚庄等4个村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400座,辐射没有集体经济的23个村,每村每年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陈以显 孙崇洋)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