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20日电 探文明之源,凝民族之魂;守精神之火,续文化之光;习千年之礼,铸文化自信……近年来,河南商丘市依托归德古城历史文脉,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通过沉浸式文化研学实践,引导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厚植文化自信。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商丘以"火文化"为切入点激活历史场景。在阏伯台遗址,青少年通过“火神传说”情景剧、天文观测及钻木取火实践,沉浸式体验上古时期阏伯“掌火政、定历法”的智慧。在火神台研学基地,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商周青铜冶铸,从"火祭"仪典到"薪火永传"仪式,青少年通过制作火纹陶器、参与火神祭祀礼仪,在文明演进史中领悟"文化根脉与民族共同体"的深层联系。
为让传统文化可感可知,商丘古城推出"六艺"体验课堂。在"礼"学馆,汉服拜师礼重现周礼文明;"御"道场里,仿古牛车重走商祖王亥贸易之路;"书"韵阁中,甲骨摹写、古币拓印解码汉字融合史。这种“可触摸的历史”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符号,而是可感可知的精神滋养。
在张巡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睢阳保卫战"沉浸式剧场成为热门课程。青少年借角色扮演、沙盘推演,感悟“守一城、捍天下”的家国大义,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思考忠勇精神的当代传承,深化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使命意识。
据悉,商丘现已形成“古城文脉寻根”“华夏文明探源”“红色基因传承”三大研学体系,开发五大主题线路、二十余项特色课程。2022年以来,累计接待豫鲁苏皖四省研学团队150余批次、超12万人次,打造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鲜活样板。通过历史场景活化、文化符号解码、精神价值重构,商丘正以文化浸润之力,引导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厚植文化自信。(杨大勇 张艺 王修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