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同心中原 > 正文 >

河南虞城:汇聚统战资源 共绘文化传承新蓝图

  • 2024年11月19日 10:35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19日电    搭建发展平台,汇聚非遗传承力量;塑造特色传播,提升非遗影响力……近年来,河南省虞城县委统战部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统战+非遗”工作新路径,深入挖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遗技艺传承人、新生代企业家等统战资源,共同绘制了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新蓝图。

  搭建发展平台,汇聚非遗传承力量

  设立非遗工坊。虞城县在全县范围内设立多个非遗工坊,为非遗技艺传承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如,“汤都红粘谷酒传统酿造技艺”非遗工坊,在传承人杨威的带领下,不仅成功恢复了这一古老酿造技艺,还开发出了10余种规格的红粘谷酒。据工坊负责人介绍,工坊的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左右,带动了当地110人左右的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

  举办特色培训班。该县还举办线上线下非遗培训班,普及非遗知识,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培训班涵盖了剪纸、泥塑、酿酒等多个非遗项目,采取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们深入了解非遗的内涵与技艺精髓。截至目前,线上线下共培训1万余人次,带动就业2000余人。

  建立非遗传承基地。虞城县建立多个市级非遗展示基地、传习所和生产性保护基地,涵盖了黄氏正骨法、民间多层剪纸、韩氏木刻等众多独具地域特色的技艺。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非遗技艺传承人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同时,也成为了虞城县非遗传承的重要窗口,提升了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塑造特色传播,提升非遗影响力

  举办非遗文化节。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重大节庆日,虞城县坚持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了“木心叶意”赵红霞木叶画展,展示了赵红霞精心创作的木叶画作品。这些作品以树叶为载体,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完美融合,吸引近万名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举办非遗讲座、展览、演出等形式,让青少年和社区居民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人们走进校园和社区,为孩子们、大学生和居民居民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近三年来,已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50余场次,覆盖学生近万人次;非遗进社区活动30余场次,覆盖社区居民5万余人次。

  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非遗文化。县新联会媒体同心会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非遗文化的相关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一传统技艺。如,民间多层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县新联会副会长贾艳梅创新实现“分层叠加剪纸法”,将绘画技法融入剪纸中,丰富了剪纸的表现力。截至目前,贾艳梅的剪纸作品在社交媒体上的阅读量已超过百万次,点赞和评论数达到数万条。

  兴产业促共富,拓展非遗经济价值

  开发非遗文创产品。虞城县非遗传承人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系列不仅具有非遗文化的精髓和韵味,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时尚设计,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如,韩氏木刻代表性传承人结合现代工艺艺术和建设需求,将木刻技艺应用于公园楼台建造、古建园林、仿古门窗等领域,不断提升木刻技艺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动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衍生出多种产品业态。虞城县鼓励非遗项目走进木兰祠、蜗牛小镇、马牧集老街等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如,马牧集老街就吸引了伊尹佩香、根雕艺术等十数家非遗项目入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街区。

  据统计,近两年马牧集老街的游客量达到了近60余万人次,其中非遗文化街区的游客占比达到了30%以上。截至目前,虞城县已拥有非遗项目17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9项、市级61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8名、市级62名、县级320名。(虞城县委统战部)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