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同心中原 > 正文 >

河南新野:科技创新增强民营经济活力

  • 2024年10月28日 16:48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28日电    夯实创新基础、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机制……近年来,新野县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和民营经济“十大行动”,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推动新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实创新基础方面,为促进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落地,新野县委统战部联合县工商联、县工信局等单位,组建6支宣讲小分队,对县域规上企业点对点、面对面地宣讲科技创新支持服务政策,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带领鼎泰高科、新正方电子、正博机械、中跃科技等企业参观学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创新管理经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组织正博机械、中跃科技等企业到浙江大学参加中小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研修班,提升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通过宛商大讲堂、企业家学院,举办企业项目申报培训会,组织专家宣讲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增强企业创新意识,集聚发展新动能。

  搭建创新平台方面,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新野县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宣讲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挥驻外商协会、招商小分队的优势,积极引导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密切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诉求,聚焦主导产业和“高精尖新”人才,实施柔性用才、刚性用才、项目聚才,近年来,全职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高级技能人才3800余名,60余名企业家被聘为新野县高质量发展智库专家,柔性引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家人才100余名,向10名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颁发新野英才卡。

  新野县委统战部还联合组织部门,开展回创之星、拔尖人才评选工作,推动兑现科技成果转化、头雁企业、青年人才创新创造补贴等各类奖补资金近2000万元。通过与西北农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校企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转化。院校专家学者定期指导河南征轮味业有限公司、新野县大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研发新项目、推广应用新技术,引领企业建立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三期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推行“拎包入住”“拎包办公”服务模式,高标准建设85188.22平方米、1404套技能人才公寓,打造倾城芸舍、中州商务酒店等青年人才驿站,解决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为科技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健全创新机制方面,新野县围绕实施民营经济“十大行动”,深化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大力营造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引导鼓励县域企业参与省级重点研发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申报,积极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兑付创新补贴补助,推动建立财政和税务部门联合工作服务机制,共为21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裕康面业成功兑付县(市)创新引导计划资金40万元,征轮味业、宸硕新能源等5家企业获得县级科技重大专项认定。去年新野县165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已达到143家,研发“四有”覆盖率已达到86.67%。鼎泰高科获得市级重点实验室;旭润光电组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得省级“中原英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正博机械、顺宇科技进入市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培育项目。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去年以来,全县新增技能人才17321人,高技能人才占比约50%,两项指标领跑南阳市前列。争取就业补助资金1705万元,用于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有力增强了新野民营经济发展活力。2024年上半年,先后有新野旭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征轮味业有限公司等6个企业上榜河南省技术研究中心,一大批优质民营企业进入省级绿色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行列。2020年以来,新野县连续三年进入河南省营商环境先进县行列,并获得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荣誉称号。(新野县委统战部供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