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3日电 (杨大勇 李海珠)“2023年,济源生产总值增长5.4%,增幅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性比78.3%,居全省第1位;进出口总值居全省第2位,增幅高于全省28.9个百分点。这些经济指标之所以取得较好成绩,民营经济综合贡献率在70%以上。”
7月2日,由河南省委统战部主办的新闻媒体“走民企 看发展 提信心”系列采访活动走进济源市。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统战部部长侯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统战部门正通过多种途径来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在济源产业结构中占比超过60%。近年来,济源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持续下功夫,涌现出以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如何突出创新引领,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侯波称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实现。
一是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引领行动,突出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平台载体建设,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形成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体系。
二是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推动企业上市为切入点,鼓励龙头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点带面,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不断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三是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汇聚企业发展新活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统战团体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引导、联系联谊活动,根据济源产业发展需求,搭建交流平台,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与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截至目前,济源共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2家、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瞪羚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家,市级创新平台19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2家。
在助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侯波表示,一是用好“济商讲堂”,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注重薪火传承,促进民营企业代际交替健康发展。三是规范政治安排,加强企业家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为推动事业新老接替和有续传承,济源成立青年企业家委员会,目前共有年轻一代企业家55人,基本上涵盖了全市民营经济的主要力量。通过专题培训、观摩学习等形式,对青年企业家开展梯次培育,打造一支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侯波说。
据了解,为形成合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济源还构建了工商联+政法部门+职能部门的“工商联+N”工作格局。
济源市工商联主席董亚丽在座谈会上表示,工商联和统战部聚焦“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构建“课堂教学+企业参访”“走出去+请进来”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此外,工商联成立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会,立足“济商家园”,突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这条主线,引导和支持民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