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16日电 哒、哒、哒……在嵩县饭坡镇曲里村乡贤返乡创业基地服装生产车间里,缝纫机加工服装的声音响个不停,20余名女工忙着裁剪布料、锁边,赶制童装。缝纫车间负责人、返乡乡贤雷朝伟边指导生产,边打电话对接客户,“刚谈成一笔千件订单,得组织工人抓紧生产。”

今年41岁的雷朝伟,起初在外地从事服装行业。2021年,他返乡创业从事童装加工,还联系到销售渠道,产品供不应求。雷朝伟还招收一些村民进厂务工。最初雷朝伟缝纫加工厂建在自家院子里,随着订单增多,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经相关部门协商,村里将小学闲置校舍租给了雷朝伟,他将家里的服装加工生产线搬到小学,增添缝纫设备,建起了创业缝纫车间,带动村内妇女就业。
“在家门口每天就能挣七八十元,还不影响照顾家庭,很不错。”员工雷喜方说。
如今,雷朝伟的车间每天加工200件童装,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他正打算再添几套缝纫机,扩大产能。
通过建设缝纫车间,盘活闲置校舍,还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像雷朝伟这样促进群众集体“双增收”的情况在嵩县并非个例。近年来,嵩县在促进乡贤返乡创业中,以发展产业培育优秀乡贤,以乡贤返乡引领产业发展,先后在北上广等城市设立乡贤人才联络站,建立县乡村三级联谊组织345个,成立行业、产业商协会23家,深度对接各类乡贤7868人,创办企业实体6266个,落地重点项目583个,示范带动23.5万名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春季暖和,羊肚菌长势好,品相和质量都好于往年,加工包装后即可出口外销。”走进嵩县陆浑镇翟河村乡贤返乡创业基地,一排排黄色稻草遮阳的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内,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茁壮成长,尖尖的伞状菌盖,饱满的肉体,看起来煞是喜人。种植基地负责人、新加坡侨胞张亚辉忙着将新采摘的羊肚菌装入框中。

38岁的张亚辉是嵩县陆浑镇人,洛阳金源商贸服务有限公司(新加坡)、嵩县跨境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2022年,在嵩县县委统战部的帮助支持下,张亚辉返乡创业,建起了嵩县第一家侨胞返乡创业基地,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特色产业种植,公司年创综合收入达600多万元,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同时,种植基地常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年用工时长超1000个工日,直接带动本村26户脱贫检测户致富增收。
“工作稳定,一年四季有活干,不出村就能务工挣钱。”65岁的周双安,是翟河村村民,家庭生活困难,在基地从事羊肚菌种植3年来,月收入3000元左右。
近年来,嵩县县委统战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肓活动,以乡贤联谊会和乡贤回归创业园为平台,通过侨胞联谊会、同乡会牵线搭桥,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并通过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全县16个乡镇337个行政村(社区)与337家企业和返乡创业人才实现结对帮扶,“万企兴万村”先后涌现出“桑蚕丽人”“返乡侨胞”等一大批返乡创业人才,实现“乡贤链+产业链”的互动互促,“筑巢·引凤”,画好兴村富民“同心圆”。(史志锋 陈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