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作者 杨大勇 刘妍)如果不是办慈善学校,贾国彪会像许多企业负责人一样,过着比较自在的生活。而如今,他却成为慈善教育路上的“苦行僧”。
贾国彪是一名农工党党员,也是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学校成立至今15年里,为把这所爱心学校办下去,他常常需要四处奔波、“斤斤计较”。
2006年,贾国彪下乡参加公益活动,发现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吸着烟游逛于街市之间,经询问得知,他们大多数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这对贾国彪触动很大。
回到家后,他通过朋友联系了河南、甘肃等地几所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办“慈善班”帮助这些孩子,进入“慈善班”的学生由贾国彪及哥哥贾国瑞负责支付学费。
2009年初,曾经有着“教师梦”的贾国彪与哥哥一起,拿出60万元人民币作为起步资金,创办了“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实行全免费教育,以“培养一个学生,成就一个家庭”为办学宗旨,让特困、低保、孤残、农民工子弟等弱势群体的孩子能免费接受正规、系统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学习,通过学习实现就业。
由于忙于学校事务,无暇顾及生意,贾国彪就停止了企业经营。自此,学校运营的资金压力使他“手头”再也没有宽裕过。有人说“没钱还做什么慈善?”贾国彪却平静地说:“我们是因为做慈善才没钱了。”
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转,贾国彪常常需要四处“化缘”。谈起这其中的艰辛与付出、误解与非议,贾国彪很坦然,每当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他就感到欣慰。学生们都很爱戴他,尊称他为“校长爸爸”。
长期的承压与奔波,让贾国彪的慢性病情不断加重,但他总笑着说:“我的身体不好,趁着现在还能动,多干点吧,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成立至今已培养各地学生1400余名,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社会,学校良好的口碑也得到更多认可。贾国彪坦言:“我的下半辈子就交给慈善公益事业了,因为这项事业让我感到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