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赵晖 刘鹏)拉胚、捏塑、上釉、烧制……河南省宝丰县汝瓷产业园内的汝瓷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展厅内,琳琅满目的汝瓷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年逾七旬的中汝“廷怀窑”创始人李廷怀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这是玉青釉白胎瓷,这是活态瓷……传统的汝瓷只有36个造型,我们的汝瓷产品目前已达到2300多款……”
汝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1952年出生于河南省汝州市(汝瓷产地)的李廷怀,1975年开始专注于汝窑恢复与发展工作,目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着“中国汝瓷核心人物”之称。

“从小听着汝瓷的故事长大,我对汝瓷烧制技艺有着特别的兴趣。”谈及与汝瓷的不解之缘,李廷怀说,汝窑文化具有独特魅力,每一件汝瓷作品的不可替代性让人着迷,“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喜爱和了解汝窑,将汝窑烧制技艺发扬光大。”
与许多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一样,李廷怀对“守正创新”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汝瓷的传承不能脱离原本,但也不应仅仅停留在恢复其历史原貌,要在“守”的同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面向未来、面向大众,才能真正谈传承。为此,他提出了“为民造瓷,造健康瓷,进寻常百姓家”的汝瓷发展理念,坚持走“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前人留下来的传承上千年的瑰宝,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我们这代人怎么去发展、怎么去超越,要经常问问自己。”在李廷怀看来,瓷器本就是生活用品,是为民众服务的,只有满足人们的审美和生活需求,才能发挥其更大价值,从而实现发展。
但是,创新才能有发展,发展才能拥抱未来,李廷怀深知这个道理。这些年来,围绕创新,他不断尝试新品烧制,注册“廷怀窑”商标,推出独具特色的“廷怀窑”产品;先后研发出玉青釉白胎瓷和活态瓷,并获得发明专利;出版汝瓷专著《汝窑新论》,填补了汝瓷研究领域没有理论专著的空白。
为让更多人参与到汝瓷发展中来,李廷怀开办汝瓷厂大力发展生产,他将这一做法称为“造血”工程:发展企业——拉动就业——带动产业——培养人才。他认为,在技艺、产品、营销等方面持续创新的同时,加强产业集群发展和人才培养,为汝瓷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制瓷技艺人才,汝瓷的可持续发展与传承就得到了保证。
设在宝丰县的汝瓷产业园,就是以安排就业、培养人才为主。多年来,李廷怀对员工及慕名而来的求学者,坚持不设门槛,来了就教,管吃管住,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目前,他的37个徒弟中,已有近一半“自立门户”,为汝瓷的传承与发展奔走在各方。
“有徒弟们开枝散叶,我很看好汝窑未来的发展。”李廷怀说,从事汝窑工作几十年,他学会了如何传承和发扬这项古老的技艺,也更加明白这代制瓷人肩上的责任,虽然期间遇到不少挫折,但庆幸的是初心不改,坚持到现在。“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多做事,做好事,不惦记个人利益,尽可能给后人留下可以效仿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