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韩章云 图文报道)“树上喜鹊叫地欢,大姐我心里比蜜甜,大家要问为的啥?只因为,咱们国家出了《民法典》……”近日,在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大书场,手中挥动剪板、配合着伴奏,71岁的金素珍神采奕奕,在舞台上亮嗓开唱。一曲终了,台下观众掌声不断。
宝丰县是“中国曲艺之乡”,诞生于这里的马街书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曲艺兴盛的土地上,金素珍小有名气。她将政策、法律法规编成唱词,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曲剧小品、豫剧、三弦书、河南坠子、三句半等表演形式,走进社区、广场、公园、学校、厂区等地进行普法宣传,20余年风雨无阻。一场场唱演赢得大批观众拥趸,“粉丝”们亲切地称她为普法“红姐”。
金素珍退休前任职于宝丰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现任宝丰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党支部书记。朴素的衣着,饱满的状态,清亮的嗓音,这是记者见到金素珍的第一印象。

“我自幼喜爱曲艺,不仅学习过墨派大调曲子,也学习过河南坠子、三弦书等。”金素珍向记者介绍,成长于曲艺之乡,她爱唱、会唱,退休后,总觉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踏实。多年工作于基层,她发现一些民众因欠缺法律知识引发矛盾,甚或引发违法违规案件,觉得普法宣传非常重要。
2002年退休后,金素珍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便发挥所长成立“宝丰县三八红姐文艺宣传队”“宝丰县三八红姐法治曲艺队”,亲自任队长,带领十余名队员,用曲艺传唱国家政策、法律法规。20余年的义务唱演,在给民众带去欢乐的同时,也将相关知识润化于民众心间。
为将最好的节目献给观众,金素珍花费了大量心血。不论寒暑,小河边经常会看到她苦练唱功的身影,练习打剪板手指磨出茧子。排练节目没场地,她将家里的客厅当做排练场;演出需要服装、乐器、道具,她用自己的退休金购置;为了让唱词便于口口相传,她和作词人反复沟通、修改……
苦练之下,金素珍拥有了扎实的表演功底,并成为墨派大调曲子平顶山市级传承人。她的演出被观众评价“演什么像什么”:唱焦裕禄,声泪俱下;演少女,能俏皮地跳着上舞台……
正是如此,金素珍拥有了大批“粉丝”。每年正月十三马街书会上,“金素珍普法义演专场”总会被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平时,她只要在广场、公园一现身,就有大批观众围拢过去,有时候一晚上就唱十来场。
“没法不唱。看到观众期待,听到观众呼声,我就没办法停下来。”金素珍说,面对观众“再来一段”的要求,她总是不忍心收场。
金素珍的背后还有一支满怀热情的创作团队,最大的已经90多岁,这也是金素珍坚定普法宣传的最大动力之一。多年来,她和团队共同创作出《民法典是咱的宝》《十个坚持暖人心》《法制教育顺民心》《模范法官朱正栩》《法盲王老三》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这是金素珍坚持的信条。她说,文化浸润能够凝聚团结一致的力量。20余年来,她和团队义演5000余场,服务群众上百万人,她本人也先后获得“河南省十大法治人物”“2016—2020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