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25日电(杨大勇 齐炳合)一根根闪亮的 “绣花针”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微雕”加工机床“淬火重生”。每天不知有多少根“淬火重生”的“绣花针”从新野鼎泰电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走向市场,销往全国各地,走向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而这些“绣花针”,都与该企业负责人王馨的艰苦创业分不开。
从 “打工妹”到如今微钻针行业的翘楚,创业26年来,王馨用踏实苦干、奋勇争先、敢闯敢干书写着“豫商精神”的一笔一画。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23全球豫商大会上,王馨还被授予“优秀豫商”。
“从我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叮嘱自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干出一番事业。”回忆创业之初,王馨说,别人不愿意加班,她愿意,因为加班的时候就有更多时间学习别的工序,熟悉整条生产线上的操作流程。
凭着坚持和勤劳,王馨得到了老板和工友的一致认可,很快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后来她不再满足给别人代工,决定跳出“舒适圈”,用8年积攒的积蓄和兄长一起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8年厚积薄发,王馨实现了从一个“打工妹”到创业者的转变。
“当时的厂房只有几十平方米,员工才十几个人,只能进行简单的产品组装和粗加工。”王馨说。但就是这样一间小铺面,在她的精心经营下,各项业务蓬勃开展。随着事业的上升,回乡发展、帮助家乡的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念头也愈来愈强烈。
2006年,新野县工商联在广东东莞新野办事处举办新野籍东莞企业家联谊和招商引资活动。就是这次活动,让王馨了解到家乡正着力实施“人才回归 全民创业”战略。
经多次回乡考察,2008年王馨在新野县创办了新野鼎泰电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精度PCB微型钻针及PCB辅料产品。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项目用地、建设、用工、用电和环境保护等各种事宜得到解决,企业顺利开工并成功投产。
目前,王馨的企业已经在当地产业集聚区投资8.39亿元建设了鼎泰高科产业园,建成了先进的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站、质量检测中心、综合研发中心等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心若没有栖息地方,到哪儿都是流浪。回家乡发展不仅是市场需要和个人愿望,更是我和家乡的双向奔赴。”提到回乡创业之路,王馨说十分感谢当地有关部门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优良的营商环境,“这种亲商、重商、暖商的浓厚氛围,令我们备感温暖和振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王馨的企业已经从最初进行简单加工、组装的“小铺面”,成长为具备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能力的企业,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9亿余元,纳税9000余万元。
“2006年,我们的老客户产品升级,市场上常规柄长5.5毫米的微钻针在韧性、钻孔精准度上都难以满足新产品的需求,要继续合作就必须对常规产品和设备进行大幅度的改进。”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明告诉记者,当时研发团队和市场部都有些犹豫,但王馨果断拍板,鼎泰专门开辟新的生产线,生产柄长为6.5毫米的钻针,为此付出了近百万元的生产线改造成本。
“创办之初,我经常是背着两个比自己个头还高的蛇皮袋,搭摩托车、转公交车、再步行,虽经辗转,但一定按时按量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在王馨看来,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苦干实干是河南这片土地从小教给我的,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点。”
对企业的发展,王馨认为,质量是根,技术是本,创新是魂,时刻不能忘了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些都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干和坚持。
王馨在家乡人眼里还是个懂感恩的“好妮子”。在她的家乡新野县马营村,乡亲们提起她都赞不绝口:“这妮子真行,争气得很!不光在家办了工厂让家乡人能就近上班,还给家乡修了路、设立了助学金。”
在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王馨也没有忘记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在捐资助学、抗疫救援、脱贫攻坚、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捐物,积极参与“千企帮千村”、“万企兴万村”行动。带动近20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企业将继续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坚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巩固和扩大在微钻针领域的领跑优势。传承发扬新时代豫商精神,凝聚豫商力量,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豫商’力量。”刚参加完2023全球豫商大会的王馨,满怀信心地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