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中国新闻报刊发“同心中原•故事会”稿件《洛阳市老城区:商会赋能 推动民企标准创新》,全文如下:
本报讯(作者 杨大勇 许佳宁)“收获满满,这样的机会对我们来说太珍贵了!”参加完关于数字技术及低碳产业的一场研讨会后,张文斌的心里有了底。
张文斌是洛阳市老城区数字技术及低碳产业商会会员,他所在的洛阳佳易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研发的秸秆炭化还田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秸秆变废为宝,达到农药以及化肥使用量的双减,还可以修复污染的土壤,但如何进一步做强品牌成为企业面临的困扰。
“没想到咱商会这么给力,邀请权威专家和我们面对面探讨,企业遇到的难题一下子有了解决思路。”张文斌说,下一步,他将按照会议讨论的产品标准切入点,着手产品标准的梳理,让企业实现从“探路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老城区数字技术及低碳产业商会是老城区工商联直属商会,主要职责是引领辖区企业向数字化、低碳化转型,带领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助力碳减排,加快企业向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商会会长李红霞是个热心人。在她看来,进了商会的门,就是服务会员的人,“我想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从擅长的企业标准入手,带领大家弯道超车,让商会的每一名会员都能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李红霞所在的三众能源股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企业,曾主编、参编20余个国标、地标、团标,较早提出“AI智慧能源流体管理”概念,算得上数字低碳领域的“老大哥”。
她在分享自己创业以来的经验时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民营企业要想把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把有限的竞争优势转化为持久的市场话语权,就必须在标准制定上下工夫。
作为会长,李红霞多次奔波于北京、洛阳等地,邀请相关专家和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标准化宣传交流,传播标准化理念,讲解标准撰写的操作流程和抓手,鼓励会员企业积极开展企业标准行为实践,积极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定。
在李红霞的带动下,不少企业家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认识到企业标准对于增强品牌效应、提升发展质量、拓展市场规模的重要意义,提升了参与标准制定的热情。目前,商会已挖掘出能够撰写企业标准的企业多达7家,项数多达10项。
洛阳慧光声电总经理刘润军最近一直在忙着激光加工头的技术研发创新,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说,“要让技术成为企业产品标准的‘助攻器’。”
在该商会里,像刘润军这样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上大下功夫的企业家不在少数。
“自企业标准发布以来,公司知名度明显提升,订单大幅度攀升,这真是技术创新、标准引领的红利啊。”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艳丽介绍,今年4月26日,公司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液冷系统装置”标准在国家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成为国内唯一家发布该项标准的企业,“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行业标准‘领跑者’。”
随着老城区数字技术及低碳产业商会影响力、“吸粉力”、凝聚力的提升,老城区民营经济向标准化之路迈进了一大步。
老城区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把推动标准创新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让高标准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硬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这其中,商会“智囊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