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清水碧池鱼肥,青天白云鹭鸟飞。一揽千里秀色碧,人间仙境溱水媚。”清晨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满了住在新郑市溱水河岸千家万户的厅堂、卧室。阵阵东风伴着夜雨带来的清凉,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来到厨房,我指着满塘的荷花,对正在忙碌的爱妻高福讲,今年入夏荷塘更加茂盛,与清澈的溱水河相互交映,宛如一幅入帘暨江南的风景画卷,在厨房中你也可以“忙中偷闲”去领略一下郑韩大地的胜景哦。妻子感慨地说:“五六年前,天是灰色的,从阳台眺望200米开外的郑风苑拱桥,因雾霾都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这些年,我们新郑在环境治理、河流疏浚、植被绿化、街景改造上可是铆足了劲,下足了功夫,还给我们一个天清气爽、惠风和畅的美丽庭院。”

说到这里,她扭头指着鞋柜上的摄影包朝我会心地笑一笑。吃过早饭,我背起摄影包来到溱水河岸,只见几名汗流浃背的市民迈着矫健的步伐,沿着健康步道由北向南跑去。此时,东风泛起湖水,浮萍随波荡漾。面对洁白的荷花,翠绿的枝叶,鸟雀的啼鸣,热爱诗词的我触景生情、诗意渐酣,一首七绝油然而生,“满塘荷花东风香,蔷薇架架染衣裳。湖畔游人行复止,鹊鸣枝头迎风昂。”同时,举起手中的相机,“咔、咔、咔”地记录下新郑的美、新郑的秀、新郑的靓。

数分钟后,我从栈道进入郑风苑北门,一股股饱含着清香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踏着青石栈道,轻扶垂柳依依,绕过池岸小溪,倚亭台,阅诗经,攀楼阁。面对巍然屹立的奇石,我伸手触摸石壁上镌刻的《诗经·郑风》,仿佛穿越到了2700多年前。回望那亭台轩榭、浓荫垂柳,我的脑海中再次涌出诗句来,“一步一景诗入画,缓歌曼舞挥天涯。十里幽径千人嬉,万亩葱茏盛世华。”

沿河岸西侧一路向南,风光旖旎、历史悠久的郑韩故城渐入眼帘,这些蕴含着千年文化深厚积淀的宏伟工程,常常令我折服。放眼望去,一名游人正对着荷花进行拍摄。定眼看去,那不是久未谋面的摄影爱好者靳炎生吗?我赶紧三步并成两步走过去。面对好友,交谈甚欢:“零几年,我们搬到了河东岸一社区,那时郑风苑就只有几块大石头,其他多为杂草丛生,泥泞的小路。十几年来,经过数次建设与改造,现在的郑风苑是春有百花盛开,夏有凉风送爽,就连那秋冬纷飞的落叶,与别致的景观相互衬托,同样是一道道别样的风景线。”

我与炎生兄拾级而上来到郑风阁,倚栏促膝长谈,面对巍峨的郑韩故城,秀美的溱水河畔,我们不约而同回忆起不久前召开的全市“两会”上晒出的成绩单,新郑接连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县(市)、省级森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换来的这一系列荣誉,让我们对新郑未来的发展感到底气十足、信心满怀。
聊到此处,我和炎生相视而笑。此时,朵朵白云随着东风吹拂,天空显得更加蔚蓝,河流显得更加壮美,笑脸显得更加幸福与喜悦!(作者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协新郑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新郑市仁爱助学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