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同心中原 > 正文 >

他有个“小”目标:一年完成10万字调研成果

  • 2022年04月14日 15:17
  • 来源:中国新闻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本报讯 (作者 杨大勇 史成军)“关于建立南水北调用水指标补偿机制的建议”“关于建立节约用水约束激励机制的建议”……在常佰军办公室的墙壁上,一块写字板已被一张张小字条贴满。字条上,是他已经完成或腹思已久的“课题”。

  “这个题儿,我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了,思路是有了,还没顾上动笔……”指着写字板上的小字条,九三学社郑州市委会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委员会主任、郑州高新区双桥办事处人大工委办公室主任常佰军说,他一有空就喜欢琢磨“事”,琢磨时间长了,“事”就成了。

  “他是个没‘事’找‘事’干的人。”熟知常佰军的人都这么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走到哪里,常佰军都习惯随身携带个笔记本,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随时记录下来,要是觉得还能形成好的建议、新的观点,他就会作为一个“课题”贴到办公室的写字板上。写字板是他自我加压的“任务”,更是他建言献策的“心路”。

  “距离老百姓越近、听老百姓反映的事儿越多,就越能了解到更多、更真实的社情民意。”在常佰军的办公室里,一通又一通电话时不时打断他与记者的交流,但恰恰是这些电话,让记者体悟到常佰军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既“繁琐”又充实的状态。

  在常佰军看来,只有秉持着“脸上流汗、裤腿沾土、鞋底带泥”的韧劲儿,不断走进社区、村组,走进群众心中,建言献策才能接地气,才能写出冒热气的好建议。

  “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很多民生事务感同身受,心里容易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就有了调研的冲动。”记者翻阅常佰军的记录本发现,自2018年以来,他先后围绕民族团结、文化教育、经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撰写了100余篇、约15万字的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

  他执笔撰写的《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等被河南省政协采用,个别建议还被吸纳入郑州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建立南水北调用水指标交易补偿机制》《关于城乡结合部法治化治理的困境与建议》《关于推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等社情民意信息,先后被九三学社中央采用;《建议构建大数据交易国际(国内)标准体系》,还被作为九三学社界别提案提交相关部委参考。

  “成果被采用,心里是说不出的幸福感、获得感。”说话间,常佰军从办公室的柜子里搬出一大摞荣誉证书和获奖证书,市级的、省级的、国家级的……一本本证书摞起,仿佛他不断增高的幸福指数。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者,常佰军时时刻刻都要想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这儿,过去就是个垃圾堆,气味呛死人。”站在双桥办事处沟赵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村民赵正军告诉记者,这个垃圾堆曾经让村民躲着走,常佰军作为包村干部分包沟赵村后,经过多方建言、协调、筹资,2020年“搬”走了垃圾堆,在此处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门口还新增了一处游园,如今,这里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常佰军说,今年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争取在建言献策方面完成超过10万字的调研成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