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

科学降压须持久 要警惕五大用药误区

  • 2025年11月03日 17:29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我国,每四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是高血压患者。尽管该病知晓率不断提升,但在治疗过程中,尤其在用药方面,仍存在多个普遍且危险的误区。走出误区是科学管理血压、守护健康的关键。

  误区一:没有症状就不必服药

  “头不晕不痛,就不用吃药”——这是高血压管理中最常见也最危险的认知偏差。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其隐匿性,即便患者没有不适感,持续升高的血压仍在不断损害心、脑、肾、眼等重要靶器官。待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时,往往为时已晚。因此,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预防远期并发症,而非仅仅缓解临时症状。一旦确诊,就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

  误区二: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

  部分患者对降压药心存恐惧,担心伤肝伤肾或产生依赖。目前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如“普利”类、“沙坦”类和“地平”类,均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有保障。相比之下,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对心、脑、肾造成的损害是确定无疑且更为严重的。规范用药的获益远大于潜在风险,医生也会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确保用药安全。

  误区三:血压正常就自行停药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正是药物起效的表现,而非“病好了”。擅自停药,血压会很快反弹至治疗前水平,甚至因血压剧烈波动而引发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正确的做法是,在血压长期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地尝试“减少剂量”或“简化方案”,但绝不能“一刀切”地完全停用。

  误区四:追求“特效药”和快速降压

  有些患者迷信昂贵的“特效药”或进口药,或者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降压治疗讲究“平稳”与“个体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并发症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药物。降压速度并非越快越好,除了高血压急症,一般要求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平稳达标。血压下降过快,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乏力,甚至诱发脑梗死。

  误区五:只依赖药物,忽视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需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血压难控的重要因素。限盐(每日<5克)、减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等非药物措施,这些非药物措施本身就是最基础的降压治疗,能显著增强药效,减少用药剂量。

  总之,高血压管理是一场“持久战”,患者应树立正确的疾病观,遵从医嘱,坚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积极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实现血压长期稳定,筑牢健康防线。(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 白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