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2日电 10月31日至11月2日,河南长垣,首届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铁三角生态建设大会暨(科技部)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第十七届评审活动举办。大会以“协同创新,转化赋能”为主题,汇聚政府、产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医疗界代表逾1500人,共同见证“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产业转化”铁三角模式全面跑通,推动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构建”新阶段。

现场,全国百家知名医院、数十家高校院所及数十家创新型企业共同签署《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铁三角生态建设倡议》,致力于共建“一家创新、百家验证、辐射全球”的协同机制。此举旨在破解长期困扰行业的“创新孤岛”与“转化断桥”难题,推动医疗器械从“国产化”迈向“优质化、智能化、专科化”,实现医院创新体系的重构与升级。
创新联合体的深化推进成为本次大会的最大亮点,通过构建“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的“铁三角”模式,联合体有效打通了创新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堵点。值得关注的是,联合体年度投入科研基金1.3亿元,专项支持包括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产品核心技术进展与创新方向研究等近百项前沿课题。“这不仅是资金投入,更是创新范式的转变。”创新联合体副理事长刘艳红表示,“我们将通过节点化管理和全程陪跑,确保每一个有价值的创意都能获得产业化支撑。”
据了解,作为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经科技部备案的国家级社会力量设奖,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走过十七届,持续为临床医者的创意“买单”。十七年来,该奖项已累计评审项目超万项,成功转化600余项创新成果,转化收益超40亿元,成为中国医疗器械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转化平台之一。

本届奖项聚焦精准化智慧麻醉、数字化智能护理、创新型血液净化等七大方向,共收到1632个项目申报,127项入围终评。评审全程采用线上小程序独立打分、实时直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最终,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康帅飞团队《血液连接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焦德超团队《携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输尿管支架的转化和临床应用》等6个项目斩获各领域一等奖,奖金10万元,总奖金超200万元。获奖项目将依托驼人创新转化生态平台,获得技术、资金与资源支持,助力实现从创意到产品的全程转化。
本次生态大会通过“会+奖+产”的三位一体模式,构建起完整的创新价值网络。大会不仅是思想碰撞的平台,更是资源对接的枢纽,麻醉、儿科、临床护理等8个专科创新联合体召开扩大沟通会,重症、急诊、妇产等6个专科启动筹备沟通会,同步举行脑血管病介入专科联合体揭牌仪式。各专科联合体围绕临床需求、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展开研讨,进一步夯实“铁三角”模式的组织基础,推动专科化、系统化的协同创新。
“创新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生态共荣。”与会专家表示,这种将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深度嵌套的模式,正在重塑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格局。
据统计,通过创新联合体平台,医企合作研发效率提升40%,专利转化周期缩短至原来的60%。未来,联合体将重点布局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三大方向,通过构建更加开放、高效的创新生态,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驼人集团/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