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

河南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Ⅱ类地区

  • 2025年08月12日 09:55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连日来,佛山、广州等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据《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河南省被归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Ⅱ类地区。Ⅱ类地区(11个)指媒介伊蚊活跃期相对较长或既往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省份。

  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又该如何有效预防?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市疾控中心专家。

  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流行病室主任潘静静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目前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其传播媒介与登革热相同,均为伊蚊。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可发生二次或多次感染,而基孔肯雅热通常仅感染一次。

  在症状方面,潘静静介绍,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均急性起病,常见发热、皮疹、关节痛、肌痛和头痛等,且均以轻症为主,治疗上主要采取防蚊隔离等对症支持措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基孔肯雅热引发重症的情况更为少见,但手腕、脚踝等小关节疼痛明显,部分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经历长期的关节疼痛。

  河南多地有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它们多在每年5月至10月活动。这种蚊虫体色为黑色或深褐色,带有白斑和银白斑,属于“清水容器型”蚊子。其幼虫多孳生于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中,如缸、罐、盆、碗、废旧瓶罐、竹筒、树洞、石穴等。成蚊多在室外活动,也可飞入室内,攻击性强,雌蚊主要在白天吸血,活动高峰集中在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两小时。

  如何有效预防?

  “关键在于防蚊灭蚊。”郑州市疾控中心消杀所主管医师师佳佳介绍,由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相同,且我省当前主要面临输入风险,因此预防措施可“同防同控”。核心策略是“防输入、防本地传播”。

  “首先要及时清理各类积水容器,消除蚊虫孳生地。其次,家中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虫进入。”师佳佳说,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衣裤,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

  中医也提供了驱蚊妙方。河南省中医院肺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孟泳建议,可将金银花、藿香、紫苏各10克,加水煮沸,晾凉后装入喷雾瓶。外出前喷洒于衣物,或者喷洒在工作区域,利用其芳香化浊的特性达到驱蚊效果。

  潘静静特别提醒,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人员,出行前务必查询目的地疫情信息,并充分做好驱蚊防蚊准备。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也没必要太紧张。”潘静静说,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归国的人员两周内应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记者 李晓敏 马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