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

"医"网串起县乡村——固始县医共体建设一线观察

  • 2025年07月31日 17:22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孙滩村是固始县最南端的一个偏远乡村,毗邻安徽。在过去,这里的村民看病是个老大难。前不久,49岁的村民潘大爷突发胸闷、胸痛,情况十分紧急,村医殷传锋把患者心电图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传给固始县人民医院,该院心内科主任周锐迅速确诊并指导急救,同时启动绿色通道。不到40分钟,潘大爷就被送达固始县医院手术室,顺利实施了手术。

  这个豫南小村村民的就医变迁,正是中国县域医改的真实写照。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这根“纽带”,优质医疗资源正跨越城乡,源源不断注入基层,让健康中国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乡镇卫生院的“逆袭”

  7月25日,在固始县陈淋子镇中心卫生院,一辆车载CT机正在运转,这台价值500多万元的设备来自固始县人民医院。“做一次CT检查,镇里收费158元,县医院要212元,到省里更贵。再算上交通费和伙食费,一个患者出镇检查一次多花一二百元。”该院院长丁永超粗略算了一笔账,“医疗设备下沉,一年至少为附近群众节省100多万元。”

  不仅如此,自医共体建成后,卫生院有了更多的“下沉设备”。“两年多时间,我院新增诊疗项目28个,去年手术量增长3倍。”丁永超如数家珍。更让村民称道的是专家下沉。医共体牵头单位固始县人民医院,不但向陈淋子镇中心卫生院下派了第一书记和院长,而且常年派专家到卫生院从事坐诊、手术、带教等工作。双方还共建了泌尿科、肛肠科等多个科室。

  专家、设备下沉和科室共建,带来的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的提升。数据显示,医共体建设后,陈淋子镇中心卫生院仅2024年门诊人数就达9万人次,是2023年之前的几十倍。

  这只是固始县通过医共体建设让乡镇卫生院实现逆袭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分级诊疗精准化落地,该县创新实行“第一书记+服务基层团队”模式,推行医共体人才共享机制。具体来说,就是由3家县级医院抽调35名一线党员干部,派驻医共体成员单位任第一书记;按照“一院一策”,选拔1—3名医疗人员组成服务基层团队,开展长期对口帮扶。同时,实行“1拖N”模式。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打造以15—20公里为半径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圈。

  如何激励下沉人员的积极性?在固始县医疗健康总医院,记者看到,档案上记录着各成员单位的绩效考核数据。“我们设置28项指标,一年两次考核,职称、晋升都与基层服务直接挂钩。”固始县医疗健康总医院院长吴孔成介绍。

  与此同时,30公里外的方集镇卫生院正在上演另一个“逆袭”故事。2024年10月,方集镇卫生院与固始县中医院共建眼科和中医康复理疗科,结束了方集镇卫生院不能开展手术的历史,眼科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

  “我们投入的不仅是设备,更是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固始县中医院眼科主任钱俊伟作为方集镇卫生院的常驻专家,感受颇深,“医共体建成不到一年,眼科接诊病人就达4000多人次,转诊率不足10%,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乡’。”

  在医共体改革的浪潮中,陈淋子镇和方集镇两家卫生院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医共体如何通过“输血”与“造血”并举,让基层医疗机构焕发新生。

  优质医疗资源精准“滴灌”

  7月26日,在陈淋子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汪修兵和两名医生正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固始县人民医院专家连线。大屏幕上,专家可以清晰地看到患者的病例和CT影像,并对其指导用药。今年以来,这套覆盖全县的远程医疗系统,累计会诊901例、远程研判影像2137例,被群众称为“不掉线的专家门诊”。

  此时,在固始县医共体数据可视化平台上,远程医疗、双向转诊服务、慢性病管理、区域医疗协同报表等数据一目了然,织就全县医疗健康资源“一张网”。

  而这张网的底层逻辑则是该县的三级架构。2022年,固始县整合县级医疗资源成立医疗健康总医院,由总医院牵头组建一个医共体,实现医疗资源的“全县一盘棋”。

  在这个体系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3家县级医院分别牵头3个片区,将36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3家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社会医疗机构穿珠成链,构建起县、乡、村一体化服务体系,让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并实现精准“滴灌”。

  固始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许宜才形象地比喻道:“就像人体的神经系统,总医院是大脑,3家县级医院是神经中枢,乡镇卫生院是神经末梢,村卫生室则是感受器,县、乡、村实现灵敏触达与高效联动。”

  最明显的效果是,群众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明显提高:2024年,固始县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增长21%;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较改革前提升13%;群众次均住院医疗费用下降18%,真正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

  当把镜头拉远,放眼信阳全市,8个县共组建10个医共体,覆盖32家县级医疗机构、17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场关乎群众健康福祉的医疗改革实践,让“县强、乡活、村稳”的基层健康守护网越织越密,健康中国的愿景逐步照进现实。(记者 刁良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