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

7月10日起,河南三级医院试水免陪照护服务

  • 2025年07月04日 10:50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7月10日起,河南三级医院试水免陪照护服务

  专业照护能否缓解陪护难?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张女士已连续请假一周照顾骨折的父亲。疲惫的她蜷在狭窄的陪护椅上,抽空处理工作邮件,并时不时抬头看看父亲的点滴瓶。“实在扛不住了,”她苦笑着说,“工作耽误不起,可请护工费用不低,长期下来也是不小的负担。”

  张女士的困境,正是河南即将用制度性方案回应的民生痛点。记者7月2日获悉,近日,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疗保障局、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制定了《河南省医疗机构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自2025年7月10日起,全省三级医院将率先试点免陪照护服务,旨在将家属从住院陪护中解放出来,由专业团队接手病人生活照护。

  试点先行 自愿选择

  免陪照护服务的核心,是在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前提下,由护士或经规范培训的医疗护理员,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提供专业的生活照护。

  《方案》特别强调,医疗护理员并非卫生技术人员,其工作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得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确保服务边界清晰、安全规范。

  根据《方案》,试点将优先在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普外科、骨科等一级护理需求集中的科室病区开展。全省三级医院“先试先行”,遵循“成熟一个、开放一个”的审慎原则,逐步提高服务覆盖面。

  住院患者都必须选择免陪照护服务吗?

  “不是的,免陪照护服务工作主要是满足有陪护难题的家庭,减轻群众住院陪护人力负担。”省卫生健康委相关人士强调,对于有条件陪护的家庭,传统模式依然可行。

  《方案》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在免陪照护病区还应预留出病房用于收治不接受免陪照护服务的患者,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自主选择权。

  服务提供两种模式:一对多基础照护,每人每天150元;一对一专属照护,每人每天240元,服务内容聚焦生活照料,涵盖助餐、助浴、助洁等日常所需。

  该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三级医院的探索,积累经验、完善机制,未来逐步推广,让有需要的患者都能享受到规范、专业、可负担的住院生活照护。”

  专业保障 服务升级

  如何确保付费服务的专业与可靠?《方案》构筑了多重保障体系。

  《方案》提出,加大免陪照护服务病区护士配备力度,原则上病区护士与实际床位比不低于0.6∶1。医疗护理员应逐步按照《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等接受培训,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同时,《方案》要求医疗机构制定详细服务标准,将护理员服务质量与科室考核硬性挂钩,形成培训、服务、监督的完整链条。

  此外,《方案》鼓励在免陪照护服务病区优先建设智慧病房,运用智能呼叫、数据采集等技术提升效率。明确鼓励商业保险开发或升级产品,覆盖免陪照护服务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免陪照护服务的深层价值,在于推动医疗服务从单纯‘治病’向‘治病+专业照护’模式升级。”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医疗管理专家强调,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高品质护理需求的必由之路。

  “这个政策,我盼着能早点落地。”仍在病房坚守的张女士听闻后表示,“它让我看到了回归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希望。”

  这项直面“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民生痛点的改革,能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省社科联副研究员张柏林有更深层的思考:“免陪照护服务对部分群体来说特别急需,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在实践中找到平衡——既有效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又能降低患者的照护负担。”

  在张柏林看来,确保政策见效需多方合力:首先是政府监管必须到位,严格监督服务质量与收费规范,防止变形走样;其次是支付体系亟待跟进,医保政策与商业保险需及时衔接。

  “唯有在激励与约束中找到平衡点,专业照护的阳光才能既温暖病房,又减轻患者的负担,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于民。”张柏林说。(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金玉茹)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