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6月25日电 (夏青华)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是诊断慢阻肺病的“金标准”。那呼吸没问题也要查肺功能吗?胸片等影像检查能替代肺功能检查吗?针对此类问题,河南叶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军给予解答。

“呼吸系统疾病在早期往往并无明显症状,一些患者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感到气促或呼吸不畅,肺功能其实已开始下降。”李军在受访时表示,这种“沉默性受损”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在数年后发展为不可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引发呼吸衰竭。
李军介绍,肺功能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无辐射的功能性检测技术,可准确评估肺部通气功能、肺容量、气道阻力、肺弥散能力等多项指标。在疾病早期发现、病情监测以及评估治疗效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操作层面,肺功能检查全程约需10至20分钟,患者只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按照特定方式呼气和吸气,过程简便、无痛,检查结果可当场生成。
“肺功能检查适用于多类人群。”李军提醒,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的人、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者、长期在粉尘或化学气体污染环境中工作者、有慢性咳嗽、气喘等症状的人群,以及具有哮喘、慢阻肺等家族史的群体。

针对公众中存在的“胸片检查正常,就代表肺没问题”的认识误区,专家强调,肺功能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并不重叠。胸片或CT主要观察肺部是否存在结构性病变,而肺功能检查评估的是肺的功能状态,比如气道是否通畅、肺泡是否有效换气等。很多慢阻肺或哮喘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并无明显异常,但通过肺功能检查却能早期发现通气障碍。因此,对于高风险人群,肺功能检查的必要性不容忽视。
专家指出,肺功能检查不仅仅是诊断的工具,也是治疗的重要参考。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药物或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此外,该项检查在外科术前评估、职业体检、重症患者监护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完)